|
1、项羽
1 ^' n) ]0 d1 `( g, M , q6 |. D6 n8 g% t% M0 w
东方的汉尼巴(一样地苦大仇深、一样地使过破釜沉舟、一样地所向无敌、一样地功败垂成、一样地一生只吃过一场败仗但军事身涯就此完蛋.连吃败仗的年份都一样,呜呼!)2 Y) R% G5 C r" {: d; i ] Q. r
* Y# e- ^+ p& Q' W
最佳战例:以三万疲惫之师千里奔袭,半日破刘邦六十万之众。垓下之战,以十万兵力敌韩信五十万,非战之罪也。
/ ?0 e# }$ @. g* b7 h0 {
- d) p+ ~( `5 |8 F e: o3 U) u7 ? 但其战略头脑太成问题,虽非智障,但至少与常人相去不远。故汉尼巴被称为西方战略之父,与孙子齐名,而小项却被民间贬为莽夫典型,同吕布共类。; F4 q" F0 y, b2 L" j
* J2 p3 z1 X" ?
2、霍去病3 Q1 a" @" d/ P+ x. G( d* R
: A B1 C. U5 N/ v* U 霍去病(前140—前117),西汉名将,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人,为大将军卫青之甥。3 t( Q, M. O& e6 m
一生四次领兵出击匈奴,均大获全胜而回,歼灭匈奴11万多人,降服匈奴4万余众,开河西、酒泉之地,消除了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他作战勇猛,是一位军事天才,汉武帝曾劝他学习孙吴兵法,他回答说:“为将须随时运谋,不至学古兵法。”汉武帝为奖励他的军功给他建造了豪华的宅第,他却说:“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 N' ?7 U# }1 p6 y6 _
! h! Y6 H F+ ~$ b/ |/ {* w
3、卫青 中国骑兵战三天才之一
+ J2 _: Z. V/ N/ A: [
$ t1 z& S* H F( f& P7 |' i9 T (?~公元前106)西汉著名将领。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字仲卿。系县吏郑季与平阳侯府中婢女卫氏的私生子。( B9 O$ ?/ [( P: c
# \# N/ E$ Z8 ]3 ~* h- g
幼为家奴,饱尝酸辛,及长,为侯府骑士。建元二年(前139),因其同母异父姊卫子夫得幸武帝,始以卫为姓,入宫当差。不久被武帝升为建章监、侍中,迁大中大夫。元光六年(前129)春,以车骑将军率万骑出上谷郡(治沮阳,今河北怀来东南)击匈奴,进至龙城(今内蒙古东、西乌珠穆沁旗境),斩获700人,受爵关内侯。元朔元年(前128)秋,率3万骑出雁门郡(治善无,今山西右玉境)反击匈奴,斩获数千。二年春,与将军李息等领兵出云中(今呼和浩特西南),向西至高阙(今内蒙古临河西北),再折向南,围歼匈奴白羊王、楼烦王两部,斩获数千,取得河南地(今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带),开辟其后出击匈奴单于本部的基地,受封长平侯。五年春,率骑兵3万出高阙六七百里,夜袭右贤王,俘获1.5万人,拜大将军,统领众将。六年春、夏,两次率六将军、十余万骑出定襄(今和林格尔西北)击漠南单于大本营,歼万余人(见河南漠南之战)。元狩四年(前119)春,率4将军、5万骑出定襄奔袭匈奴,击溃单于本部,追至掣颜山(今蒙古杭爱山南面支脉)赵信城,烧匈奴积粟而还。是役斩获近两万人,给匈奴以沉重打击(见漠北之战)。因功与霍去病并为大司马。
( t: ~5 y2 Y& y+ |
% }: |5 t1 l* I1 n/ b0 r" G8 W 卫青一生七次率兵击匈奴。用兵敢于深入,奇正兼擅;为将号令严明,与士卒同甘苦;作战常奋勇争先,将士皆愿为其效力;处世谨慎,奉法守职。漠北大战后未再出征。/ N! f: t2 ]1 e s& K3 i! L
' a8 F% C6 p& q' E6 |5 V% D; I7 r 4、班超
$ H- M( H5 d) A& S* q& Y % ?) o; O" Y: N- r; q
世界最早的殖民者之一(但比起西边的同行,老班简直是天使)
2 A. F* E* `7 O" [ 以战养战的行家里手2 K' X* e- d( f8 D" J/ T6 q9 j
以夷制夷政策的鼻祖(但比他的后世追随者强多了)" C H% C9 X4 I! [ E. c
恐怕是新疆分离主义者最痛恨的历史人物
! Z( C# _$ t# I& _ ' Y" f9 g/ F8 L0 g
班超(32一102),字仲升,东汉名将、外交家。扶风安陵(属今陕西咸阳)人。班彪子,班固弟。永平十六年(73年)从窦固击北匈奴,旋奉命率吏士三十六人赴西域。攻杀匈奴派驻鄯善、于阗之使,废亲附匈奴的疏入侵疏勒王,巩固汉在西域的统治。建初三年(78),他率疏勒、于阗等国兵大败姑墨(今新疆阿克苏一带)的侵犯,又上疏请兵,欲平定西域。从章和元年(87)到和帝永元六年(94),班超陆续平定莎车、龟兹(今新疆库车一带)、姑墨、焉耆等国,西域遂平。以功任西域都护,封定远侯。九年曾遣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抵达安息西境,未至大秦而还,十四年回到洛阳,拜射声校尉,不久病死。班超在西域活动长达31年之久,平定内乱,外御强敌,保护了西域的安全以及丝绸之路的畅通。$ S" L; j7 q0 H: S) K3 [
. Z% v" e) I' v+ N$ J. b4 v
5、孙膑
& P. e: P2 ~9 m" r) h% x
9 F, m3 w7 F3 W" B3 Z 孙膑,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孙武后裔。齐国阿(今山东阳谷东北)、鄄(今鄄城北)一带人。主要活动于齐威王时期。
8 W4 }+ s5 l' `: I0 _' L$ s ) |" L; n! s$ v. g2 Z# z" R& m
早年曾与庞涓师从鬼谷子习兵法。庞涓出任魏将后,妒孙膑之才而将其骗至魏,施以膑刑(割去膝盖骨),因有孙膑之称。后逃往齐国,为田忌门客,助田忌赛马获胜,被荐给齐威王。时威王正图与魏相争,为此广揽贤才,器重孙膑的军事才能,任之为军师。周显王十五年(公元前354),魏惠王因赵攻魏属国卫而命庞涓率军围赵都邯郸(今属河北)。次年,赵求救于齐,齐出兵8万救赵。孙膑以己初至齐国,尚无威望,且防庞涓警觉,仅以军师身分坐镇指挥。针对魏强兵在外,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防务空虚,采取"批亢捣虚"、攻其必救的战法,率军先攻平陵(今山东定陶东北),示敌以弱,尔后直奔大梁,逼使庞涓仓促回救,而在其回军必经之途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截击,大败魏军,擒(一说"擒"为制服、战胜)庞涓(见桂陵之战)。二十七年,魏又因韩联络齐、宋,不赴逢泽(今开封南)之会而攻韩,韩求救于齐。齐再度以田肦(一说田忌)、孙膑率军救韩,仍以攻其必救之法直扑魏都大梁,待庞涓撤围,即还师回齐。然魏军欲全歼齐军而紧追不舍,孙膑因势利导,以逐日减灶之法迷惑庞涓,诱其弃主力步兵,仅以轻车锐卒追赶,齐军则以逸待劳,连车为垒,伏于马陵(今范县西南),大败魏军,杀庞涓(一说自杀),掳魏太子申(见马陵之战)。: Y! T4 y; L2 m( j9 Q( I
/ J- \5 |6 ~0 s0 Q1 X) F
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的竹简《孙膑兵法》,反映了孙膑的军事思想。认为战争有一定的规律;在战略战术上贵"势",即依据一定条件占据主动和优势;突破前人速战速决的理论,提出了持久作战的思想;适应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强调攻城;认为只有覆军杀将方为全胜,开创歼灭战的理论;对野战中车垒的运用、阵法的研究和将领的必备条件等均有阐述。! r& v8 C2 L( f9 o6 `. ]4 ^- k
- T! \, I6 s& B4 t+ q0 |9 z 6、韦睿
! r4 r+ T8 k+ c% ~ . N4 Q8 @0 D, f) r
有光武、周瑜之风的名将——韦睿: h& ~( x9 P& P3 u6 l/ A, {
# x" A0 ~/ ]/ K: F, ?( j4 i% D0 G* I 韦睿(公元442—520年),字怀文,南朝梁武帝时的名将。原籍京兆杜陵(今西安东南)人,曾祖时迁至襄阳。宋时为右军将军、辅国将军等职。指挥果断,谋略过人。" _6 L4 }+ Z0 ?
, `7 r4 O0 M4 h9 _9 E 梁天监四年(公元505年),韦睿督军北伐,攻拔北魏小岘城(今合肥东),随即进军合肥。魏将杨灵胤率众5万来,梁军惧不敌,请求增兵。韦睿认为,兵贵齐心不在众,应速与战。遂列阵,待敌临近,指挥猛冲,大破魏兵。又堰肥水灌合肥城,用高大战舰围攻,强弩齐发,魏军大溃,梁军入城,斩俘万余人。' Q# A5 P, z. n' y% k" O4 @4 v
9 y) @+ e* c8 {7 q, A+ |/ Z$ C) Q 梁天监五年(公元506年),魏中山王元英率军数十万围钟离,韦睿与右卫将军曹景宗奉命往救,率军进屯邵阳州。随即在敌营前,通宵达旦筑成营垒,又激战一整天,数次挫败魏军进攻。时值淮水暴涨,他遣将以小船载草,灌上膏油,焚烧敌桥,另遣敢死之士上前搏斗。在梁军总攻下,魏军大败,溺死、被杀者各10多万,被擒5万。韦睿因功进爵为侯,任右卫将军。
- k# ^8 ?0 a+ U0 g7 b- ~" I + P& ]; x& Q! n& j Z7 M
***在读李延寿著《南史》卷五十八《韦睿传》的批语中说:“(韦睿)敢以数万敌百万,有刘秀、周瑜之风”,赞扬他会打仗,善于调查研究;赞扬他豁达大度,能团结干部;赞扬他作风好,谦虚朴素,廉洁克己,等等,认为“我党干部应学韦睿作风”。
1 N) q7 R4 {4 G, U- H+ h# K1 d 4 r# \6 W; _3 `% v. G
7、周瑜) E- s% V; o/ q. K9 s! }! f
4 k$ H. p }: v; J: B: a( n" \
年轻、能干、人又帅,风流倜傥,万人迷一个。
; q/ J' _+ f. v/ A0 y. i2 x4 T
: ^, s1 ]4 b t+ Y- n' G 其战绩与韦睿相近,但命太短,事太少,看在其历史影响份上,七吧。
" s `) f( {. ` / _& v" c3 v$ _7 E3 {4 @
周瑜,生于公元一七五年,死于公元二一○年,东吴大将。字公瑾,庐江舒(今安徽访庐江东南)人。出身官宦之家,仪表英俊,聪颖过人,多谋略,人称周郎。孙策死后与张昭共同辅佐孙权,任大都督。建安十三年(公元二○八年)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吴蜀联合,火烧赤壁,大破曹军,名传华夏。后进取南郡时,被曹仁的伏兵射伤。为人器量狭小,阴狠刻毒,见诸葛亮比自己高明,便处处加以暗算。后被诸葛亮三次激怒,箭疮发作而死。2 D; F8 ?& ?! `: b1 g- j9 Q4 K+ v5 w
1 o0 Q9 N) F2 N6 Q
8、徐达' x6 k( g1 y5 T' {
, l# }! z$ [2 ? 明初第一名将
) X+ w9 y4 k! n& |" b# W
5 O, H d: E# n( u% k* Z+ ]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从南京打到北京去的主3 L7 N* V$ g' `) v1 U/ ?& ^+ ]0 N) r4 z
, r3 O- ]$ L' F4 A) A 岳飞的异世知己,可惜直捣黄龙还是没成功,败阵而回,还落了个岳武穆的下场,悲矣!9 o: j; d. o2 d) k5 \
$ X+ ?9 X$ H" j4 \9 E7 a 徐达(1332~1385) 中国明朝开国军事统帅。字天德,濠州(今安徽凤阳)人。元至正十三年(1353),参加农民起义军,因智勇超群,位在诸将之上。十五年,从朱元璋渡长江,取太平(今安徽当涂),克集庆(今南京)。继又率部攻占镇江(今属江苏)等地,为开拓江南基地作出了贡献,授淮兴翼统军元帅。二十三年秋,在鄱阳湖之战中,身先诸将,冲锋陷阵,击败陈友谅军前锋。二十四年,因功升左相国。二十五年,以大将军率师出征,先占淮东,继平浙西,连战皆捷。二十七年九月,攻克平江(今江苏苏州),俘获张士诚及其将士25万。同年十月,以征虏大将军率师25万北上,先取山东,旋师河南,然后挥军攻克大都(今北京),灭亡元朝。明初,他多次率军远征漠北等地,戍守边疆,被朱元璋誉为“万里长城”(《明太祖实录》卷一七一)。
# f& Y1 Z; X9 i1 e1 X , y4 m, s* d3 @$ v" v( A
徐达长于谋略,治军严整,战功显赫,名列功臣第一。明洪武十八年二月病卒,追封中山王。
m+ l: \& w6 E) j( S/ ^
# L+ h% m. V# v3 ~8 [/ | R 9、郭子仪--再造唐朝者
! v% |$ B0 v u 8 {6 H5 T7 w, u
中国古代史上最出色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理论实践者。( n/ X: V+ L, F- j5 ^% ]
9 R4 r, P, x5 L9 `9 U5 B
(697~781),唐朝杰出将领。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初以武举补左卫长史,唐天宝八载(749),任横塞军使,后以天德军使兼九原太守、朔方节度右兵马使。 v: \" `: s. n5 P+ i8 {
) n/ K% w# |; T8 e* @( f- A% Z 十四载,在唐平安史之乱中,任朔方节度使,由灵武(今宁夏灵武西南)东征,出单于府(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攻取静边军(今山西右玉),进围云中(今大同),攻克马邑(今朔州),开东陉关(今代县东北)。十五载,率兵应援河东节度副使、知节度事李光弼,由井陉(今属河北)进入河北,至常山(今正定)与光弼合兵十余万,连败安禄山同党史思明于九门(今藁城西北)、沙河(今大沙河流经新乐、行唐附近河段)等地。进至恒阳(今曲阳),采取深沟高垒,敌来则守、敌去则追,昼扬兵、夜袭营的战法,使史军疲惫后出战恒阳东嘉山,大败史思明及其援军,俘斩4万余人,收复河北十余郡,切断安军后方交通,牵制其西进,使河北战局出现转机。拟将进兵范阳,获悉潼关(今陕西潼关东北)失守,唐玄宗西逃,遂与李光弼引兵入井陉。旋奉命率兵5万至灵武,护卫新即位的太子李亨(是为唐肃宗)。: K9 L1 M' U' v: }3 b( z
: U+ [! `8 b: D
至德元载(756)八月,授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朔方节度??光弼等九节度使各率所部共数十万大军联合讨安庆绪。 不久,子仪又遭宦官程元振离间,再度被解除兵权。广德元年(763),吐蕃乘唐平安史之乱无暇西顾之机,攻占河、陇广大地区。程元振隐情不报,至是年十月,吐蕃攻到奉天(今陕西乾县)、武功,京师震骇,代宗再以子仪为关内副元帅,出镇咸阳(今咸阳东北)抵御。未及集兵,吐蕃率吐谷浑、党项、氐、羌等20万众已渡渭水逼近长安。代宗弃长安东奔陕州,京都失守。子仪至商州(今属陕西),收集散卒及武关(今丹凤东南)守兵合计4000人,以雪国耻激励将士;又以昼击鼓张旗、夜燃火等疑兵之计,吓退吐蕃,收复长安。二年,朔方节度使、河北副元帅仆固怀恩反唐。子仪任关内、河东副元帅、河中节度使、朔方节度大使,出镇河中府(治今山西永济西南)。& f. }# _6 [& l E
6 a( Y& k( R6 [6 r( U 郭子仪精于谋略,用兵持重,治军宽严得当,深得部下敬服。以身许国,临危不惧,勤于职守,一身系国家安危20余年,对巩固唐王朝统治起了重要作用。5 t% d R1 c) F: Z/ l, m
6 n; @/ @/ Z' I9 u: r5 d) i
10、李牧--战国四大将之首
* T/ s' D: i# t' ^ ) G2 l3 q/ ]* ^' Q: m4 D
又一位只败在自己人手里的名将(末代皇帝总和自己过不去,崇帧也是)9 G. w7 Y% t" t# v
; K' i# u1 G$ L
其对后世戍边制度有重大影响; b. z4 X; a1 |1 n! {
3 j* E$ k( C) }, H8 W4 y _2 O$ A 李牧,战国时期赵国人。他的生平活动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前一段是在赵国北部边境,抗击匈奴;后一段是在朝中参与政治军事活动。终其一生,主要是做为武将活跃于历史舞台的。
# r& W1 ]6 H7 U2 ~1 W9 O 0 t4 t8 g# v( k9 d& Z
李牧是战国末年东方六国最优秀的将领。他的无辜被害,使后人无不扼腕叹恨。胡三省注《通鉴》时曾将李牧的被害与赵国的灭亡联系在一起:“赵之所恃者李牧,而卒杀之,以速其亡。”司马迁在《史记"赵世家赞》中说赵王迁“其母倡也”,“素无行,信谗,故诛其良将李牧,用郭开”。批判赵王迁而迁怒其母,未必妥当,但他的义愤填膺,与读者的心是相通的。这种义愤。起着强烈而深刻的教育作用,也是对爱国志士的慰藉。& Q. T5 K: H, w. h: k$ t
# c9 l4 x$ g6 g V8 x4 g v) I, } 世界:
3 F2 D6 F% I3 p' w * {% A+ |0 i4 A. ]) [& r- }
第一位——成吉思汗(中国)2 R# L: @) I; k# t1 H
$ \1 a P: o7 {- S7 ]# c 这个世界上有人不知道成吉思汗的名字么?没有。成吉思汗,冷兵器时代闪电战的英雄。他的蒙古骑兵让欧洲的基督教世界、西亚的伊斯兰教世界全部心惊胆寒。他生平争战无数,灭国百余,兵威之胜无人能及。
; o$ g) Z' u3 n# m' U* I% d - f3 z9 P& M4 y, o: g/ k
他的子孙建立起的蒙国帝国更是世界上最大的帝国。人们称他们为“世界的征服者”。成吉思汗,轻骑兵之王。
3 f0 Y5 |% `2 T: s- \ 9 J1 y$ ~7 c7 p
第二位——亚历山大(马其顿)$ b* E- X6 ^5 V7 _$ A7 `& e
& s' i G4 D5 C, g
一直感觉亚历山大是个传说中的神话人物。伊苏斯一役,他以四万余人对抗波斯大流士的十六万人。以五千人伤亡的代价击毙敌军十万。在高加米拉之战中,更是一举打败波斯军20余万人(有史料称:大流士集结了来自24个部族的军队约100万人),而自己仅伤亡数百。这一切都太让人无法相信了。他的战争的触角一直到达印度。有时候想一想,如果那个时候,他的军队继续前进,前进,最终到达中国,将会是怎样一副情况。中国的战国名将能敌得过他么?6 n" g: p# C. a7 V# |. X
# V5 O$ N8 l; y. X+ h 第三位——汉尼拔(迦太基)" N/ v! k; ?2 _# b2 [3 M
: }3 ~. G+ C/ [5 r: _ 如果有人问我在世界历史上你最喜欢的将领是谁? 3 r4 k/ q2 l& Q- s4 h
1 w6 N8 \3 `, w- m0 x, C1 P }* k7 v
我会毫不犹豫的说出汉尼拔这个名字。他是一个孤胆的英雄。在与罗马的战争中,他率领六万人插入罗马境内,孤军奋战,屡创奇迹。坎尼一役更是把他的生命推上的巅峰。但是,愚蠢的迦太基的权贵们却断送了这个上帝赐给他们的天才。汉尼拔最终成了一个失败者,但是,他的名字比任何一个胜利者都让人尊敬。
2 }0 I" N4 c0 V) _, V) Y5 |, X / s: d6 ]* y2 E9 u# q" m
第四位——拿破仑(法国)
3 X B4 [ g* f$ y. n" `2 \* m
' h1 q3 d- J k7 f/ n8 o2 ? 在世界近现代史上,有谁能和拿破仑相提并论?拿破仑,这个差一点就成了全欧洲大皇帝的人,是世界军事史上的一大奇才。土伦战役拿破仑初露峥嵘。之后,他在军事上的成就简直让人无法相信。试问有谁还能像他那样取得那么多场辉煌的胜利?试问有谁能像他那样让整个欧洲都为之颤栗? 他是法国人心中永远的骄傲。整座阿尔卑斯山都在我的脚下!”2 r/ U! w" }0 i' q% |* a
9 D" a7 d/ P) a* i& F; g 第五位——儒略"凯撒(古罗马)% p8 c0 s# y, [3 I3 ~
; H1 P, v. X! g: V" G" d4 M
凯撒大帝,古罗马的象征。同时他也是一位极会用兵的人物。他征战高卢,积累了足够的实力。后来,他与庞培争雄,在法萨罗一战以弱胜强,一举击溃庞培。其后兵锋指处,无人能敌。小亚细亚、北非、西班牙,一次次战争中,凯撒几乎成了胜利的代名词。
! m7 _3 o# Q( q7 V1 o$ X% n v & a6 R. m0 q! a' Q7 G
第六位——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德国)% A, B9 _: n Y' R" O7 v; g
8 ]6 V1 c3 v* z
你知道坦克战么?你知道闪电战么?如果是,那你一定听说过古德里安这个名字。因为他是坦克之父,因为他是闪电战英雄。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堪称二战中陆地上最优秀的统帅。初战波兰,闪电战粉墨登场,一举击溃了坚强的波兰人。 再战法兰西,他在两周之内横扫法国。他的进攻速度不仅令对手,甚至令他的上级和希特勒都感到心惊胆寒。三战苏联,他更是将闪电战发挥至极诣。在五个月内,连战连捷,兵锋所指,挡者披糜,战车直逼莫斯科城下,俘虏苏军几达两百万人。虽然德国战败了,但请你记住这个人的名字——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8 v0 J8 S# {2 I- N+ m
/ u+ b4 P4 ?' b; d! G 第七位——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苏沃洛夫(俄罗斯)
3 {" j! F2 @8 N( Z
2 V1 F0 F0 f! P4 J; z5 ^ 苏沃洛夫,俄国历史上的第一名将。他是西方战争史上罕见的用兵奇才。他在俄土战争中屡建奇功,他在远征意大利时大败法军。他是拿破仑时代唯一一个能于拿破仑相匹敌的统帅。可历史却遗憾地没有能给他们正面交锋的机会。: k% W' v2 z. |: i9 v3 T
2 X: ~0 ^" ^3 D/ n* T 第八位 ——卡立德(阿拉伯)+ n9 t* v4 T2 g% x% J: w3 Q
6 C7 z$ B$ t ]8 W# ?: F" o" ~( O$ N
每一个民族都有他们的英雄。阿拉伯民族也不例外。在公元七世纪阿拉伯民族的扩张中涌现出了无数的名将。卡立德便是其中之一。他被阿拉伯人骄傲地称为“安拉之剑”。他率阿拉伯大军在雅穆克战役中大破东罗马军。他使得当时另一杰出人物东罗马皇帝希拉克悲哀地和叙利亚告别:“美丽的叙利亚,永别了!”
+ A9 Z6 a8 O; g4 D
, r% S3 n- G: y1 h( H 第九位 ——隆美尔(德国)8 j) W8 @& c6 T. W2 N1 \. A+ ~9 N
- D h; [5 Y/ P4 B: B3 M* j. H6 Y
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隆美尔这个名字。当时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个人,因为他有一个美丽的外号“沙漠之狐”。他是二战中最出色的将领之一。法兰西战役中他率领的第七装甲师赢得了“魔鬼之师”的称号。该师歼灭敌人之多、自身损失之少、运行速度之快、挺进距离之远都让人无法相信。在北非的战争中,他更是屡屡以弱胜战,创下无数辉煌战绩。他强悍勇猛,如同下山之虎;他狡诈多智,如智,如同机警之狐。他是勇敢和机智的梦幻组合。丘吉尔曾这样评价隆美尔:“尽管我们在战争浩劫中相互撕杀,请准许我说,他是一位伟大的将军”。5 ~$ l9 Y% L- |8 d/ ]
% q/ T2 t3 v4 C$ y, K
. O4 W: S3 ]( _/ f% W, Q) K4 u" A5 @ 第十位——李舜臣(朝鲜)9 t }# O3 T$ R$ N3 R1 u6 ]. o
- R' |9 o! C2 t% ? 是朝鲜历史唯一一个拿得出手的人物。他是百年难得一见的海战奇才。很难相像在朝鲜壬辰卫国战中没有了他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鸣梁海峡之战中,他以十二艘战舰击退倭舰三百三十余艘更是创下了世界海战史上的一个奇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