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貌不扬,却是媒体追逐的热门“明星”人物;个子不高,却即将成为中国互联网界的“小巨人”。——三年高考、数学两次几乎收获“鸭蛋”,没有妨碍他成为中国最精明的商人之一。 ——骗子、疯子、狂人、“造梦者”都曾是人们对他的看法,但如今,国际巨富们正削减脑袋试图成为他所创建的阿里巴巴的股东。
3 P9 t5 m( Y8 v4 ]" n ——他是中国最早接触互联网的人,曾亲自为吴仪、李岚清等领导同志演示互联网,但王志东、丁磊、马化腾、陈天桥等千帆已过,他却姗姗来迟。
8 j! r- V2 Y/ h8 P7 r ——国内媒体一直对他的“夸夸其谈”疑虑重重,但《福布斯》却早早将他视作星辰摆上封面,他也是达沃斯论坛的常客。5 p3 I4 F8 g) D- J' b3 Q
——他是阿里巴巴的灵魂人物,他却将“群策群力”奉为公司的圭臬,杨致远也说:更看重阿里巴巴的团队。
) P0 L" z6 ^7 z4 l9 \. v( O4 N ——执着让他走到了今天,但人们仍对他的传奇经历津津乐道:陪第一次来中国的杨致远游长城、与孙正义在马桶边讨价还价、携金庸之势与互联网精英西湖论剑、在公司大会上扮维吾尔族姑娘…… Z' Q( f8 e H! d
——他试图将阿里巴巴打造为一家102年的老店,但他只是一个打工者,他的“精神控制术”曾控制了舆论、控制了董事会、控制了公司的每一个员工,但他是人、不是神,未来呢?将他“神化”将是阿里巴巴最大的风险。5 C0 A. ?' |/ m: q4 j
——他曾说,2009年将是阿里巴巴的成功时刻,但2007年11月,他就提前将阿里巴巴送上股市,4700名员工将与他一起分享股市盛宴。3 [1 O2 A$ a" K/ z9 W
——他就是马云,他的阿里巴巴即将在香港上市,他即将成为最新的互联网的新一代富豪。在这里,TOM科技试图在浩如烟海的喧嚣信息中,以特别的视角,让读者重新认识马云。5 j( _1 [% s+ O8 ?0 G$ f
解密马云的恩怨情仇---四个恩人与两个冤家# U# p9 M6 w9 H$ J$ u2 m
马云喜欢武术、喜欢武侠小说、喜欢金庸,还搞出个西湖论剑,公司的核心价值观也被称作“六脉神剑”——的确,互联网就是一个江湖,一个马云喜欢的江湖,但人在江湖,恩怨情仇自然伴随期间。
0 |2 n% I* w- N: d0 n 说道恩,马云最要感谢的应该有四个人——一个是杨致远,一个是孙正义,一个是金庸,还有一个就是公司CFO蔡崇信。. [7 X- N, M! |
马云vs杨致远、孙正义、蔡崇信、金庸8 u& r6 w- ?, q* }! H! l
杨致远是雅虎的创始人之一。而马云第一次触网,看的就是雅虎网站,互联网由此成了马云的职业。! @' L' ~: b0 p* T$ E2 H
杨致远第一次来中国,马云全程陪同。在今年的网商大会上,马云当众承认杨致远是自己的偶像。的确,没有杨致远,马云或许还在教书呢。
: |+ E* d7 P0 Q7 q+ K- y 2005年7月1日,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的私人聚会上,马云和杨致远还曾携手参加。很难想象,没有杨致远,马云能有这样的机会。
8 x& k6 r. n$ Q8 k4 Q( v& `& f9 a 更重要的是,杨致远还为马云带来了雅虎中国和钱,10亿美元!当然,杨致远也成了马云的大老板(当然,马云不承认,还说自己是杨致远的老板),雅虎是阿里巴巴的第一大股东。如今,杨致远和马云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1 w2 n" n* [0 G
在杨致远之前,阿里巴巴融到的两笔巨款——一笔2000万美元、一笔8200万美元,都是软银的孙正义给的。因此,孙正义也是马云的恩人。9 K, o. h4 [6 @5 F& u6 `% r
2001年,马云拿到了孙正义的2000万美元,阿里巴巴由此进入发展的快车道。2003年,马云与孙正义又一拍即合,进军C2C市场,孙正义拿出8200万美元,淘宝网由此诞生。) Y& c1 s! w. i; x
不过,雅虎的投资也好,孙正义的投资也罢,包括再早些的高盛的500万投资,阿里巴巴CFO蔡崇信都功不可没。9 s3 x7 r# A( y! _4 |3 z) w! m
马云这样评价蔡崇信,“他是专门负责与投资人对话的,我有一个重大的涉及股东利益的想法时,先让蔡崇信明白,他再跟投资人讲明白。”5 Z. S( W# N/ x1 i' w
蔡崇信出生在台湾,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后来在香港做投资。本来要投资阿里巴巴,投资没成,后来干脆投身阿里巴巴。他妻子对马云说,让他加入吧,否则他会后悔一辈子。& g$ x. u2 ~- X5 V5 U) _
这些“恩人”也没白忙活,随着阿里巴巴即将上市,孙正义的投资会有十数倍的回报,杨致远仍在吃进阿里巴巴股份,而蔡崇信的身价也将随他的持股而暴增,成为阿里巴巴财富仅次于马云的人。" E( G7 a3 X1 p: a2 E: T" x5 m; V& K
说道情,要数金庸先生与马云最有交情了。初次见面,双方就促膝长谈,金庸还送字给马云:“多年神交、一见如故。”马云固然有武侠情节,金庸老先生也确实捧场。几届西湖论剑下来,帮助马云叱咤中国互联网,马云由此成了其他互联网精英不得不承认的武林盟主。; N" o! Y2 ]/ K5 A6 p
有恩、有情,当然也有怨(其实是被怨)、有仇(被仇视)。5 o( y. P0 n" D) E
马云VS周鸿祎---怨" b4 e* p$ Q4 I4 z
媒体喜欢用“微妙”来形容奇虎董事长周鸿祎与马云间的关系。其实,周鸿祎对马云还是惺惺相惜的。早在第三届西湖论剑时的西湖游船上,周鸿祎和马云还坐在一条板凳上,当然,周鸿祎那时还是3721的老板。可惜后来3721买给了雅虎中国,雅虎中国给了阿里巴巴,从此周鸿祎与雅虎中国势不两立,而雅虎偏偏是阿里巴巴的最大股东,雅虎中国又在阿里巴巴名下。因此,周鸿祎对马云有些怨言也很正常。
4 h8 ]& K/ `* F$ i3 f* ^- o4 K 上周,周鸿祎又向阿里巴巴发炮,称其日纳税百万“不可能”,还说“我觉得把企业弄得很神秘也不是什么好事,马云的话就当笑话听吧”。: x5 G! e1 W' k3 ~/ Y0 c3 R- A
至于雅虎中国,周鸿祎从来就不客气,不久前还说:“搞乱雅虎有很多办法。”他还曾大胆评论,说杨致远被马云“挟持”了云云。
* t1 w% _$ F; k5 t( v 这还不包括奇虎成立之初,大肆挖雅虎中国员工墙角的旧事。周鸿祎还对此戏言:感谢马云源源不断将优秀的人才向奇虎输送。$ m% [; V# L( T8 a5 W: V J
马云vs郭凡生——仇
( Y, n/ T/ ~6 m6 c1 m 说道仇,恐怕只有慧聪CEO郭凡生了。谁让郭凡生一说到马云总是一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的架势呢。说实话,阿里巴巴和慧聪也确实是竞争对手。
8 g2 b4 s* w( P( N6 m7 w 在不久前的互联网大会上,郭凡生还通过TOM科技频道,建议马云多增加些经济学素养,多掌握些“经济学常识”。3 f' R) c8 r6 b8 W- d3 l) N
针对今年6月马云提出的“到今天为止,中国还没有真正的互联网公司”的狂言,郭凡生特意以一封“致马云先生的信”表示出了自己的质疑。他指出,马云突如其来的“耸人听闻”,带有“为了维持垄断地位而不择手段地打压、扼杀对手”的嫌疑。8 Z' k, y* A9 G% B) L' J& f
郭凡生表示,“以前我以为马云先生口无遮拦说话的风格,纯粹是不拘小节的表现,而今天回味马云先生的“耸人听闻”之言,却不能不使人联想到做人的原则:为人谦逊,堪称美德,但将自己的国家、民族的产业置于卑微的妄自菲薄则不可恭维;处世严苛,有助进取,但因为自己的公司尚未被资本市场视作‘科技型公司’,就不顾一切地将同类企业赶出‘真正的互联网公司’行列,恐怕也不是君子作为。”
, Y4 b) y$ H4 `7 r 郭还表示,“我很尊重马云先生,他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但是他像所有的企业家一样,他的优点和缺点是并存的,作为一个非上市公司的领导,你有很多缺点别人是可以容忍的,而作为一个上市公司的领导,在某些方面你代表中国企业家水准的时候,你的很多缺点是法律不容许的。”
! S7 w5 ]7 V, _! s. g4 I5 ]5 w( ` 不过,对于周鸿祎和郭凡生的怨和仇,马云鲜有回应。否则,周鸿祎、马云、郭凡生这几个伶牙俐齿的人打起嘴仗来,一定是精彩绝伦。$ `0 E: x B9 G# U
马云的九大秘籍* j8 m" }% N5 l- I
一:学数学不如学英语
1 `- j( T8 D" A9 y* K5 d 正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目标北大,只考上杭州师院;三年高考,一年数学成绩1分,一年成绩19分。大学毕业后,马云当了6年半的英语老师。期间,他成立了杭州首家外文翻译社,用业余时间接了一些外贸单位的翻译活。马云说,“我当年学英语,我没有想到后来英文帮了我的大忙。所以,做任何事情只要你喜欢,只要你认为对的,就可以去做。如果你思考问题功利性很强的话,肯定会遇到麻烦的。”
( e3 ]& l( A( j! T* i0 N0 [+ q6 k9 n 后来这位“杭州最棒的英语老师”因为英语好的原因,受浙江省交通厅委托到美国催讨一笔债务,结果是债没讨成,却促成了他与互联网的十年姻缘。' ?/ y' u+ h( n
互联网本来就是“舶来品”,马云流利的英语赋予他一张“国际通行证”,使得他有机会征服《福布斯》记者,早早登上了《福布斯》的封面;使得他可以结交杨致远、孙正义甚至比尔克林顿这样的人物;使得他可以穿梭在达沃斯论坛,让大家记住阿里巴巴。
# k( ?; P: r! \" ~8 G" c 这些都促成了马云的国际化视野,使他能弄来资金,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 \2 k) r$ C- n) g% J* K" } 二、目标远大高举高打" h9 C6 }/ w/ l8 {- `, t! n
虽说马云绝非天生丽质,但后天的“难自弃”让他笑到现在。# e2 m- s; |" P( ?% l; o. p/ X
1999年春天,阿里巴巴创办之初,马云向仅有的18名员工信誓旦旦:“我们要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要进入全球网站排名的前十位。”
; K1 Z+ n, f, j6 j ?3 ~+ A 他为阿里巴巴确定的目标是:要做80年持续发展的企业、成为世界十大网站、只要是商人都要用阿里巴巴。" X# k. E6 p5 ?, A6 i
他还表示,“我们现在好像在建一个大楼,今天是装一根水管,明天是安一个马桶,所有的事情都是乱七八糟的,而且经常改来改去。现在只有一个大概的轮廓,可以这样说,阿里巴巴造几栋楼,现在的基坑都已经打好了。也许到2009年,我们可以看出一个面目基本清晰的阿里巴巴。”6 L. G5 |6 t! E2 h3 u
在很多人对阿里巴巴将信将疑的时候,马云的高举高打策略也没有动摇过。如西湖论剑、请克林顿当嘉宾等。
1 M) f) d3 w5 I: `+ g* v' U 三、选对偶像不怕当粉丝7 c3 J6 h) Y& y; J+ w+ G
在今年的第二届阿里巴巴网商大会上,马云当着杨致远的面,称其为“偶像”。的确,没有杨致远,马云的人生轨迹八成是要改写。4 h! i2 r/ e1 p5 Y; ~* a
1995年,马云在美国第一次接触互联网,第一次看的网站就是雅虎,并“偶遇”杨致远。随后,杨致远成了偶像,马云则成了“粉丝”。结果是,马云有幸在当年全程陪同了杨致远的首次中国之行,带他去了长城故宫,并由此建立了长期伙伴关系。
; z- c$ x6 Y |$ B. O 此后如引来孙正义的投资、拿下雅虎中国,以及最终香港上市,背后都隐现着杨致远的身影。
9 R% o4 `7 }% v9 ]6 t 四、口才与“精神控制法”! z- @7 c' h0 r
接触过马云的人都有体会,马云的口才“实在是太好了”,好得让人对他的话总有些将信将疑。据说第一次到央视录节目,某编导就认为他夸夸其谈,“不像好人”。2 `( L; ?# l- z4 n! c, u) K
如果将马云的精彩言论出版一本“马云语录”,相信并不是什么难事。* e$ m! b: c( @% b9 u
阿里巴巴能像磁石一样吸引大批人才加盟,除了其本身的吸引力外,马云不断地“洗脑”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有媒体称之为“精神控制法”。
; h6 S% c; i4 i3 O) ~3 o 1999年,马云决定回杭州从零开始创办“阿里巴巴”网站。他对北京的伙伴们说:“愿意同去的,只有500元工资;愿留在北京的,可以介绍去收入不菲的雅虎和新浪。”他说用3天时间给他们考虑,但不到5分钟,伙伴们一致决定一起回杭州去“芝麻开门”。据说马云颇为以此为豪。% ` O& X3 t! N% {- Q8 Y2 }3 q
马云的精神控制法让公司员工拧成了一股绳,成为了所谓的“蚂蚁雄兵”。直到上市前夕,马云才高薪聘请了一些“虎豹豺狼级”的高级职业经理人加盟。
* F1 m( x& o1 s8 e* L* X 五: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a Q% s7 S$ G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是阿里巴巴所有业务的核心指导原则。* p4 g$ y4 v, @4 y
“我们要求销售人员出去时不要盯着客户口袋里的5元钱,你们是负责帮客户把口袋里的5元钱先变成50元钱,然后再从中拿走5元钱。”马云说。
% t3 c* r; j0 t3 G “如果客户只有5元钱,你把钱拿来,他可能就完了,然后你再去找新的客户,那是骗钱。”“客户都完了,穷了,阿里巴巴也就完了。”
3 I, U0 X" L8 _# S% s 这其实也是马云生意经的鲜明写照。有人说马云朋友多,其中固然有马云的人格魅力在,但在生意场上,马云的这种价值观也让他得到了不少生意上的伙伴。7 q6 G: C4 H$ x- Z
六:倒立" {3 `% H* N" M5 c/ H$ G3 m- n n
马云说,如果你倒过来看世界,他会变得不一样。) _2 e3 ^4 o; i
这不仅仅是理论,而是阿里巴巴员工的“必修课”。2005年,《福布斯》杂志刊登了阿里员工贴墙倒立的照片,还说那是淘宝网员工的“招牌动作”。# u- A# b$ A8 `0 P8 [# G! ^$ A. d
的确,“倒立”思维让马云在与竞争对手打拼时,可以充分认识自己与对方的优劣,做到“以己之长,攻其之短”。% j' u, R, s) @, T: e9 S/ z
倒立思维的结果,就是马云在与竞争对手过招时,从不按规则出牌。3 O6 `. V, i* ?" m0 v7 F/ B. Q
七:回避办公室政治办事靠团队3 g' b6 n1 D: Y' O
“有的公司文化是尔虞我诈,搞办公室政治,阿里巴巴不是。”马云曾表示。“我告诉新来的同事,谁违背了这个,没别的话好说立即走人。”) U; t) F6 Y8 c8 @; G5 x4 P9 D
为了打击办公室政治,阿里内部人员换岗频繁,马云还曾在公司内部展开“延安整风运动”。8 D8 @! \% [$ u
马云相信,只要目标一致,一个平凡团队也能创造出奇迹。其实,阿里巴巴就是一个马云一手打造的“蚂蚁雄兵”兵团。" f% S4 O% R: G; [/ B( _8 t7 |
为了证明,马云甚至将西游记的唐僧师徒也看作是一个平凡的团队。马云认为,唐僧目标明确,孙悟空能力出众,猪八戒好吃懒做,沙和尚任劳任怨八小时工作制,“这是一只平凡的团队,却是严格创造的团队,就是这只平凡的团队最终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取到真经。”
2 f) i4 {7 _9 P2 G( }9 ^ 马云多次说过,在阿里巴巴,客户是上帝、其次是员工,最后才是投资者。
s3 D! B9 N" T& ?$ w0 p: l' E$ j9 _ 八:武术
, F3 d2 ^) A( f' i3 R 马云是一个狂热的武侠迷,据说年少时就喜欢舞抢弄棒,对武侠小说更是入迷。
( ?. s' M* u- z6 V* ~ 马云与金庸最早是上个世纪90年代在香港见第一面。两人聊得投机,金庸便给马云题字“多年神交、一见如故”。
! x) `5 s6 x. s2 r( @- d 因此,后来携金庸先生数次西湖论剑自不必说。阿里巴巴的核心价值观也被马云称为“六脉神剑”——客户第一、团队精神、拥抱变化、诚信、激情、敬业。! \# w! C3 [+ p. S) L
“中国企业都有一个从少林小子到太极宗师的过程。少林小子都会打几下,太极宗师有章有法,有阴有阳,中国企业要从第一天就有练太极的想法才行。”
" C% f7 [5 B0 n8 l0 x 喜欢武术,让马云结识金庸;有了金庸,西湖论剑才有了号召力;而作为东道主,马云俨然成了武林盟主。其实,那时新浪才是老大,盟主应该由王志东来当。) k& S* I6 j( F& W
九:变
T+ O8 ~6 p. N9 S2 z 马云曾说,“我觉得变化是必然的,互联网最大的特征是变化,阿里巴巴就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
5 w) X# v3 P' H# v: K 马云无疑是善变的,浙商的精明在他身上一览无余。孙悟空有72变,马云深知,在千变万化的市场面前,不变的结果只有死路一条。
8 X" G- K# ^# F2 Y7 z$ | “拥抱变化”是阿里巴巴的所谓“六脉神剑”之一。马云对此的解释是,突破自我,迎接变化,把变化当作日常生活。
# V: u2 ~; p% j 的确,这些年,阿里巴巴都在经历剧烈变化。成立中国供应商、推出诚信通、成立淘宝、成立支付宝、收购雅虎中国、分拆业务、筹备上市,几乎没有停歇,阿里巴巴员工从几十人发展到几千人。
2 S0 }2 h: }% |0 a 在阿里巴巴内部,变是不需要理由的,马云要摧毁的,是员工头脑中的一切惯性和惰性,他要榨干的是,员工的全部创造性。
# ^; `2 k- N! A8 } F8 r9 @& U 马云语录
7 ~- H% E1 I0 Z1 |8 w& l ·如果我马云能够创业成功,那么我相信中国80%的年轻人都能创业成功。
' D7 b: X; t; j' t. q ·一个企业为什么而生存?使命!这一点我很自信。
6 r T4 p' q6 n. C ·互联网是影响人类未来生活30年的3000米长跑,你必须跑得像兔子一样快,又要像乌龟一样耐跑。0 p/ u; t, O8 |4 u) a
·我告诉新员工,如果认为我们是疯子请离开,如果你专等上市请你离开,我们要用80年做企业。
" W7 u! R1 x( A* T ·我们必须在别人改变之前先改变自己。
# Y7 y! V; h0 ^+ o ·电子商务和电视机的区别还是很大,因为电子商务是一个手段,怎么把它用好是一个技能,不是说用遥控器就可以了。! @/ z( c* W9 G1 {% m. ^! W
·听说过捕龙虾富的,没听说过捕鲸富的。4 B% E2 ^8 u$ F6 p# N* c) O2 Q3 r
·我自己也喜欢免费的东西,但免费的东西往往是最贵的。如果一个女孩跟你好,她又不想嫁给你,麻烦就大了。与其花这点时间去浪费,不如花一点时间去真正成长。3 @. o* s% L( z x# g
·我当年学英语,我没有想到后来英文帮了我的大忙。所以,做任何事情只要你喜欢,只要你认为对的,就可以去做。如果你思考问题功利性很强的话,肯定会遇到麻烦的。
( Y5 T( G1 t, O, ?2 C2 q% t ·我们一起创建的是团队的文化,而不是抱怨的文化。$ h) z( t. P4 j
·我们必须学会尊重和理解别人。很多时候发现我们缺的不是钙,而是爱!!!( J v+ { }4 p- b# Z$ L, M
·每个人都应学会认真做事,大度做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