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天♂浪子追风
发表于 2007-9-29 17:08:35
第二十计混水摸鱼
乘其阴乱①,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息②。
①乘其阴乱: 阴,内部。意为乘敌人内部发生混 乱。
②航,以向晦入宴息:语出《易经·随》卦。随,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震
下兑上)。本卦上卦为兑为泽;下卦为震为雷。言雷入泽中,大地寒凝,万物蛰伏,
故如象名“随”。随,顺从之意。《随卦》的《象》辞说:“泽中有雷,随。君子
以向晦入宴息。”意为人要随应天时去作息,向晚就当入室休息。
此计运用此象理,是说打仗时要得于抓住敌方的可乘之隙,而我借机行事,使
乱顺我之意,我便乱中取利。
古人按语说:动荡之际,数力冲撞,弱者依违无主,散蔽而不察,我随而取之。
《六韬》日:“三军数惊,士卒不齐,相恐以敌强,相语以不利,耳目相属,妖言
不止,众口相惑,不畏法令,不重其将:此弱征也。”是鱼,混战之际,择此面取
之。如:刘备之得荆州,取西川,皆此计也。
局面混乱不定,一定存在着多种互相冲突的力量,那些弱小的力量这时都在考
虑,到底要依靠哪一边,一时难以确定,敌人又被蒙蔽难以察觉。这个时候,己方
就要乘机把水搅浑,顺手得利。古代兵书《六韬》中列举了敌军的衰弱征状:全军
多次受惊,兵士军心不稳,发牢骚,说泄气话,传递小道消息,谣言不断,不怕法
令,不尊重将领……这时,可以说是水已浑了.就应该乘机捞鱼,取得胜利。运用
此计的关键,是指挥员一定要正确分析形势,发挥主观能动性,千方百计把水搅浑,
主动权就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了。
混水摸鱼,原意是,在混浊的水中,鱼晕头转向,乘机摸鱼,可以得到意外的
好处。此计用于军事,是指当敌人混乱无主时,乘机夺取胜利的谋略。在混浊的水
中,鱼儿辨不清方向,在复杂的战争中,弱小的一方经常会动摇不定,这里就有可
乘之机。更多的时候,这个可乘之机不能只靠等待,而应主动去制造这种可乘之机。
一方主动去把水搅浑,一切情况开始复杂起来,然后可借机行事。
唐朝开元年间,契丹叛乱,多次侵犯唐朝。朝廷派张守圭为幽州节度使,平定
契丹之乱。契丹大将可突干几次攻幽州,未能攻下。可突干想探听唐军虚实,派使
者到幽州,假意表示愿意重新归顺朝廷,永不进犯。张守圭知道契丹势力正旺,主
动求和,必定有诈。他将计就计,客气地接待了来使。第二天,他派王悔代表朝廷
到可突干营中宣抚,并命王悔一定要探明契丹内部的底细。王悔在契丹营中受到热
情接待,他在招待酒宴上仔细观察契丹众将的一举一动。他发现,契丹全将在对朝
廷的态度上并不一致。他又从一个小兵口中探听到分掌兵权的李过折一向与可突干
有矛盾,两人貌合神离.互不服气。王悔特意去拜访李过折,装作不了解他和可突
干之间的矛盾,当着李过折的面,假意大肆夸奖可突干的才干。李过折听罢,怒火
中烧,说可突干主张反唐,使契丹陷于战乱,人民十分怨恨。并告诉王悔,契丹这
次求和完全是假意,可突干已向突厥借兵,不日就要攻打幽州。王悔乘机劝说李过
折,唐军势力浩大,可突汗肯定失败。他如脱离可突汗,建功立业,朝廷保证一定
会重用他。李过折果然心动,表示愿意归顺朝廷。王悔任务完成,立即辞别契丹王
返回幽州。第二天晚上,李过折率领本部人马,突袭可突干的中军大帐。可突干毫
无防备,被李过折斩于营中,这一下,契丹营大乱。忠于可突干的大将涅礼召集人
马,与李过折展开激战,杀了李过折。张守圭探得消息,立即亲率人马赶来接应李
过折的部从。唐军火速冲入契丹军营,契丹军内正在火并,混乱不堪。张守圭乘势
发动猛攻,生擒涅礼,大破契丹军。从此,契丹叛乱被平息。
赤壁大战,曹操大败。为了防止孙权北进,曹操派大将曹仁驻守南郡(今湖北
公安县)。这时,孙权、刘备都在打南郡的主意。周瑜因赤壁大战,气势如虹,下
令进兵,攻取南郡。刘备也把部队调到油江口驻扎,眼睛死死地盯住南郡。周瑜说:
“为了攻打南郡,我东吴花多大的代价,南郡垂手可得。刘备休想做夺取南郡的美
梦!”刘备为了稳住周瑜,首先派人到周瑜营中祝贺。周瑜心想,我一定要见见刘
备,看他有何打算。第二天,周瑜亲自到刘备营中回谢,在酒席之中,周瑜单刀直
入问刘备驻扎油江口,是不是要取南郡?刘备说:听说都督要攻打南郡,特来相助。
如果都督不取,那我就去占领。周瑜大笑,说南郡指日可下,如何不取?刘备说:
都督不可轻敌,曹仁勇不可挡,能不能攻下南郡,话还不敢说。周瑜一贯骄傲自负,
听刘备这么一说,很不高兴,他脱口而出:“我若攻不下南郡,就听任豫州(即刘
备)去取。”刘备盼的就是这句话,马上说:“都督说得好,子敬(即鲁肃)、孔
明都在场作证。我先让你去取南郡,如果取不下,我就去取。你可千万不能反悔啊。”
周瑜一笑,哪里会把刘备放在心上。周瑜走后,诸葛亮建议按兵不动,让周瑜先去
与曹兵厮杀。
周瑜发兵,首先攻下彝陵(今湖北宜昌)。然后乘胜攻打南郡,却中了曹仁诱
敌之计,自己中箭而返。曹仁见周瑜中了毒箭受伤,非常高兴,每日派人到周瑜营
前叫战。周瑜只是坚守营门,不肯出战。一天,曹仁亲自带领大军,前来挑战。周
瑜带领数百骑兵冲出营门大战曹军。开战不多时,忽听周瑜大叫一声,口吐鲜血,
坠于马下,被众将救回营中,原来这是周瑜定下的欺骗敌人的计谋,一时传出周瑜
箭疮大发而死的消息。周瑜营中奏起哀乐,士兵们都戴了孝,曹仁闻讯,大喜过望,
决定趁周瑜刚死,东吴没有准备的时机前去劫营,割下周瑜的首级,到曹操那里去
领赏。
当天晚上,曹仁亲率大军去劫营,城中只留下陈矫带少数士兵护城。曹仁大军
趁着黑夜冲进周瑜大营,只见营中寂静无声,空无一人。曹仁情知中计,急忙退兵,
但是已经来不及了。只听一声炮响,周瑜率兵从四面八方杀出。曹仁好不容易从包
围中冲出,退返南郡,又遇东吴伏兵阻截,只得往北逃去。
周瑜大胜曹仁,立即率兵直奔南郡。等周瑜率部赶到南郡,只见南郡城头布满
旌旗。原来赵云已奉诸慕亮之命,乘周瑜、曹仁激战正酣之时,轻易地攻取了南郡。
诸葛亮利用搜得的兵符,又连夜派人冒充曹仁救援,轻易地诈取了荆州、襄阳。周
瑜这一回自知上了诸葛亮的大当,气得昏了过去。
傲天♂浪子追风
发表于 2007-9-29 17:08:51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存其形,完其势①;友不疑,敌不动。巽而止蛊②。
①存其形,完其势,保存阵地已有的战斗形貌,进一步完备继续战斗的各种态
势。
②巽而止蛊:语出《易经·蛊》卦。蛊,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巽下艮上)。
本卦上卦为艮为山为刚,为阳卦;巽为风为柔,为阴势。故“蛊”的卦象是“刚上
柔下”,意即高山沉静,风行于山下,事可顺当。又,艮在上卦,为静;巽为下卦,
为谦逊,故说“谦虚沉静”,“弘大通泰”是天下大治之象。
此计引本卦《彖》辞:“巽而止,蛊。”其意是我暗中谨慎地实行主力转移,
稳住敌人,我则乘敌不惊疑之际脱离险境,就可安然躲过战乱之危。“蛊”,意为
顺事。
古人按语说:共友击敌,坐观其势。尚另有一敌,则须去而将势。则金蝉脱壳
者,非徒走也,盖为分身之法也。故大军转动.而旌旗金鼓,俨然原阵,使敌不敢
动,友不生疑,待己摧他敌而返,而友敌始知,或犹且不知。然则金蝉脱壳者,在
对敌之际,而抽精锐以袭别阵也。如:诸墓亮卒于军,司马懿追焉,姜维令仪反击
鸣肢,若向懿者,懿退,于是仪结营而去(《三国志》三五《诸葛亮》小注)。檀
道济被围,乃命军士悉甲,身白服乘舆徐出外围,魏惧有伏,不敢逼,乃归(《南
史》十五《广名将传》卷七.《擅道济》)
认真分析形势,准确作出判断,摆脱敌人,转移部队,决不是消极逃胞,一走
了事,而应该是一种分身术,要巧妙地暗中调走精锐部队去袭击别处的敌人。但这
种调动要神不知,鬼不觉,极其隐蔽。因此,一定要把假象造得有逼真的效果。转
移时,依然要旗帜招展,战鼓隆隆,好象仍然保持着原来的阵势,这样可以使敌军
不敢动,友军不怀疑。檀道济在被敌人围困时,竟然能带着武装士兵,自己穿着显
眼的白色服装,坐在车上,不慌不忙地向外围进发。敌军见此,以为檀道济设有伏
兵,不敢逼近,让檀道济安然脱离围困。檀道济此计,险中有奇,使敌人被假象迷
惑,作出了错误的判断。
金蝉脱壳的本意是:寒蝉在蜕变时,本体脱离皮壳而走,只留下蝉蜕还挂在枝
头。此计用于军事,是指通过伪装摆脱敌人,撤退或转移,以实现我方的战略目标
的谋略。稳住对方,撤退或转移,决不是惊慌失措,消极逃跑,而是保留形式,抽
走内容,稳住对方,使自己脱离险境,达到己方战略目标,己方常常可用巧妙分兵
转移的机会出击另一部分敌人。
三国时期,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但一直未能成功,终于在第六次北伐
时,积劳成疾,在五丈原病死于军中。为了不使蜀军在退回汉中的路上遭受损失,
诸葛亮在临终前向姜维密授退兵之计。姜维遵照诸葛亮的吩咐,在诸葛亮死后,秘
不发丧,对外严密封锁消息。他带着灵柩,秘密率部撤退。司马懿派部队跟踪追击
蜀军。姜维命工匠仿诸葛亮摸样,雕了一个木人,羽扇纶巾,稳坐车中。并派杨仪
率领部分人马大张旗鼓,向魏军发动进攻。魏军远望蜀军,军容整齐,旗鼓大张,
又见诸葛亮稳坐车中,指挥若定,不知蜀军又耍什么花招,不敢轻举妄动。司马懿
一向知道诸葛亮“诡计多端”,又怀疑此次退兵乃是诱敌之计,于是命令部队后撤,
观察蜀军动向。姜维趁司马懿退兵的大好时机,马上指挥主力部队,迅速安全转移,
撤回汉中。等司马懿得知诸葛亮已死,再进兵追击,为时已晚。
宋朝开禧年间,金兵屡犯中原。宋将毕再遇与金军对垒,打了几次胜仗。金兵
又调集数万精锐骑兵,要与宋军决战。此时,宋军只有几千人马,如果与金军决战,
必败无疑。毕再遇为了保存实力,准备暂时撤退。金军已经兵临城下,如果知道宋
军撤退,肯定会追杀。那样,宋军损失一定惨重。毕再遇苦苦思索如何蒙蔽金兵,
转移部队。这对,只听帐外,马蹄声响,毕再遇受到启发,计上心来。
他暗中作好撤退部署,当天半夜时分,下令兵士擂响战鼓,金军听见鼓响,以
为宋军趁夜劫营,急忙集合部队,准备迎战.哪里知道只听见宋营战鼓隆隆,却不
见一个宋兵出城。宋军连续不断地击鼓,搅得金兵整夜不得休息。金军的头领似有
所悟:原来宋军采用疲兵之计,用战鼓搅得我们不得安宁。好吧,你擂你的鼓,我
再也不会上你的当。宋营的鼓声连续响了两天两夜,金兵根本不予理会。到了第三
天,金兵发现,宋营的鼓声逐渐微弱,金军首领断定宋军已经疲惫,就派军分几路
包抄,小心翼翼靠近宋营,见宋营毫无反应。金军首领一声令下,金兵蜂踊而上,
冲进宋营,这才发现宋军已经全部安全撤离了。
原来毕再遇使了“金蝉脱壳”之计。他命令兵士将数十只羊的后腿捆好绑在树
上,使倒悬的羊的前腿拼命蹬踢,又在羊腿下放了几十面鼓,羊腿拼命蹬踢,鼓声
隆隆不断。毕再遇用“悬羊击鼓“的计策迷惑了敌军,利用两天的时间安全转移了。
傲天♂浪子追风
发表于 2007-9-29 17:09:09
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
小敌困之①。剥,不利有攸往②。
①小敌困之:对弱小或者数量较少的敌人,要设法去困围(或者说歼灭)他。
②剥,不利有攸往:语出《易经·剥》卦。剥,卦名。本卦异卦相叠(坤下艮
上) , 上卦为艮为山,下卦为坤为地。意即广阔无边的大地在吞没山,故外名日
“剥”。“剥”,落的意思。卦辞:“剥,不利有彼往”意为:剥卦说,有所往则
不利。
此计引此卦辞,是说对小股敌人要即时围困消灭,而不利于去急追或者远袭。
古人按语说:捉贼而必关门,非恐其逸也,恐其逸而为他人所得也;且逸者不
可复追,恐其诱也。贼者,奇兵也,游兵也,所以劳我者也。吴子曰:“今使一死
贼,伏于矿野,千人追之,莫不枭视狼顾。何者?恐其暴起而害己也。是以—人投
命,足惧千夫。”追贼者,贼有脱逃之机,势必死斗;若断其去路,则成擒矣。故
小敌必困之,不能,则放之可也。
关门捉贼,不仅仅是恐怕敌人逃走,而且怕它逃走之后被他人所利用。如果门
关不紧,让敌人脱逃,千万不可轻易追赶,防止中了敌人的诱兵之计。这个贼,指
的是那些出没无常、偷袭我军的游击队伍。他们的企图,是使我军疲劳,以便实现
他们的目的。
兵书《吴子》中特别强调不可轻易追逐逃敌。他打了一个比方,一个亡命之徒
隐藏在旷野里,你派一千个人去捉他,也会十分困难,这是为什么呢7主要是怕对
方突然袭击而损害自己。所以说,一个人只要是玩命不怕死,就会让一千个人害怕。
根据这个道理推测,敌军如能脱逃,势必拼命战斗,如果截断他的去路,敌军就易
于歼灭了。所以,对弱敌必须围而歼之,如果不能围歼,暂时放它逃走也未尝不可,
千万不可轻易追击。
如果指挥员能统观全局,因势用计,因情变通,捉到的也可能不是小贼,而是
敌军的主力部队。所谓“关门打狗”,就是这种情况。
关门捉贼,是指对弱小的敌军要采取四面包围、聚而歼之的谋略。如果让敌人
得以脱逃,情况就会十分复杂。穷追不舍,一伯它拼命反扑,二怕中敌诱兵之计。
这里所说的“贼”,是指那些善于偷袭的小部队,它的特点是行动诡秘,出没不定,
行踪难测。它的数量不多,破坏性很大,常会乘我方不备,侵扰我军。所以,对这
种“贼”,不可放其逃跑,而要断他的后路,聚而歼之。当然,此计运用得好,决
不只限于“小贼”,甚至可以围歼敌主力部队。
战国后期,秦国攻打赵国。秦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北)受阻.长平守将是赵
国名将廉颇,他见秦军势力强大,不能硬拼,便命令部队坚壁固守,不与秦军交战。
两军相持四个多月,秦军仍拿不下饭长平。秦王采纳了范睢的建议,用离间法让赵
王怀疑廉颇,赵王中计,调回廉颇,派赵括为将到长平与秦军作战。赵括到长平后,
完全改变了廉颇坚守不战的策略,主张与秦军对面决战。秦将白起故意让赵括尝到
一点甜头,使赵括的军队取得了几次小胜。赵括果然得意忘形,派人到秦营下战书。
这下正中白起的下怀。他分兵几路,指挥形成对赵括军的包围圈。第二天,赵括亲
率四十万大军,来与秦兵决战。秦军与赵军几次交战,都打输了。赵括志得意满,
哪里知道敌人用的是诱敌之计。他率领大军追赶被打败了的秦军,一直追到秦壁。
秦军坚守不出,赵括一连数日也攻克不了,只得退兵。这时突然得到消息:自己的
后营已被秦军攻占,粮道也被秦军截断。秦军已把赵军全部包围起未。一连四十六
天,赵军绝粮,士兵杀人相食,赵括只得拼命突围。白起已严密部署,多次击退企
图突围的赵军,最后,赵括中箭身亡,赵军大乱。可惜四十万大军都被秦军杀戮。
这个赵括,就是会“纸上谈兵”,在真正的战场上,一下子就中了敌军“关门捉贼”
之计,损失四十万大军,使赵国从此一蹶不振。
公元880年, 黄巢率领起义军攻克唐朝都城长安。唐僖宗仓皇逃到四川成都,
纠集残部,并请沙陀李克用出兵攻打黄巢的起义军。第二年,唐军部署已完成,出
兵企图收复长安。凤翔一战,义军将领尚让中敌埋伏之计,被唐军击败。这时,唐
军声势浩大,乘胜进兵,直逼长安。
黄巢见形势危急,召众将商议对策。众将分析了敌众我寡的形势,认为不宜硬
拼。黄巢当即决定:部队全部退出长安,往东开拔。
唐朝大军抵达长安,不见黄巢迎战,好生奇怪。先锋程宗楚下令攻城,气势汹
汹杀进长安城内,才发现黄巢的部队已全部撤走。唐军毫不费力地占领了长安,众
将欣喜若狂,纵容士兵抢劫百姓财物。士兵们见起义军败退,纪律松驰,成天三五
成群骚扰百姓。长安城内一片混乱。唐军将领也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成天饮酒作乐,
欢庆胜利。
黄巢派人打听到城中情况,高兴地说:敌人已入瓮中。当天半夜时分,急令部
队迅速回师长安。唐军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呼呼大睡。突然,神兵天降,起义军以
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进长安城内,只杀得毫无戒备的唐军尸横遍地。程宗楚从梦
中醒来,只见起义军已冲杀进城,唐军大乱,无法指挥,最后他在乱军中被杀。
黄巢用“关门捉贼”之计,重新占据长安。
傲天♂浪子追风
发表于 2007-9-29 17:09:28
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
形禁势格①,利从近取,害以远隔②。上火下泽③。
①形禁势格:禁,禁止。格,阻碍。受到地势的限制和阻碍。
②利从近取,害以远隔:句意为,先攻取就近的敌人有利,越过近敌先去攻取
远隔之敌是有害的。
③上火下泽:语出《易经·睽》卦。睽,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兑下离上)。
上卦为离为火,下卦为兑为泽。上离下泽,是水火相克,水火相克则又可相生,循
环无穷。又“睽”,乘违,即矛盾。本卦《象》辞:“上火下泽,睽。”意为上火
下泽,两相离违、矛盾。
此计运用“上火下泽”相互离违的道理,说明采取“远交近攻”的不同做法,
使敌相互矛盾、离违.而我正好各个击破。
古人按语说:“混战之局,纵横捭阖之中,各自取利。远不可攻,而可以利相
结;近者交之,反使变生肘腋。范睢之谋(《战国策·秦策》、《战略考·战国》)
为地理之定则,其理甚明。
远交近攻的谋略.不只是军事上的谋略,它实际上更多指总司令部甚至国家最
高领导者采取的政治战略。大棒和橄揽枝,相互配合运用,不使乱与自己的近邻结
盟。对邻国则挥舞大捧,把它消灭。如果和邻国结交,恐怕变乱会在近处发生。其
实,从长远看,所谓远交,也决不可能是长期和好。消灭近邻之后,远交之国也就
成了近邻,新一轮的征伐也是不可避免的。
远交近攻,语出《战国策·秦策》:范睢曰:“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
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这是范睢说服秦王的一句名言。远交近攻,是分化
瓦解敌方联盟,各个击破,结交远离自己的国家而先攻打邻国的战略性谋略。当实
现军事目标的企图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难以达到时,应先攻取就近的敌人.而不能
越过近敌去打远离自己的敌人。为了防止敌方结盟,要千方百计去分化敌人,各个
击破。消灭了近敌之后,“远交”的国家又成为新的攻击对象了。“远交”的目的,
实际上是为了避免树敌过多而采用的外交诱骗。
战国末期,七雄争霸。秦国经商鞅变法之后,势力发展最快。秦昭王开始图谋
吞并六国, 独霸中原。公元前270年,秦昭王准备兴兵伐齐。范睢此时向秦昭王献
上“远交近攻”之策,阻秦国攻齐。他说:齐国势力强大,离秦国又很远,攻打齐
国,部队要经过韩、魏两国。军队派少了,难以取胜;多派军队,打胜了也无法占
有齐国土地。不如先攻打邻国韩、魏,逐步推进。为了防止齐国与韩、魏结盟,秦
昭王派使者主动与齐国结盟。其后四十余年,秦始皇继续坚持“远交近攻”之策,
远交齐楚,首先攻下郭、魏,然后又从两翼进兵,攻破赵、燕,统一北方;攻破楚
国,平定南方;最后把齐国也收拾了。秦始皇征战十年.终于实现了统一中国的愿
望。
春秋初期,周天子的地位实际上已经架空,群雄并起,逐鹿中原.郑庄公在此
混乱局势下,巧妙地运用“远交近攻”的策略,敢得了当时称霸的地位。当时,郑
国近邻的宋国、卫国与郑国积怨很深,矛盾十分尖锐,郑国时刻都有被两国夹击的
危险。郑国在外交上采取主动,接连与邾、鲁等国结盟,不久又与实力强大的齐国
在石门签订盟约。
公元前719年, 宋卫联合陈、蔡两国共同攻打郑国,鲁国也派兵助战,将郑国
东门围困了五天五夜。虽未攻下,郑国已感到本国与鲁国的关系还存在问题,便千
方百计想与鲁国重新修好,共同对付宋、卫。
公元前717年, 郑国以帮邾国雪耻为名,攻打宋国。同时,向鲁国积极发动外
交功势,主动派使臣到鲁国,商议把郑国在鲁国境内的访枋交归鲁国。果然,鲁国
与郑重修旧谊。齐国当时出面调停郑国和宋国的关系,郑庄公表示尊重齐国的意见,
暂时与宋国修好。齐国因此也对郑国加深了感情。
公元前714年,郑庄公以宋国不朝拜周天子为由,代周天子发令攻打宋国。郑、
齐、鲁三国大军很快地攻占了宋国大片土地.宋、卫军队避开联军锋芒,乘虚攻入
郑国。郑庄公把占领宋国的土地全部送与齐、鲁两国,迅速回兵,大败宋、卫大军。
郑国乘胜追击,击败宋国,卫国被迫求和。郑庄公势力扩张,霸主地位形成。
傲天♂浪子追风
发表于 2007-9-29 17:09:48
第二十四计假途伐虢
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①。困,有言不信②。
①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假,借。句意为:处在我与敌两个大国之
中的小国,敌方若胁迫小国屈从于他时,我则要借机去援救,造成一种有利的军事
态势。
②困,有言不信:语出《易经·困》卦。困,卦名。本纷为异卦相叠(坎下兑
上),上卦为兑为泽,为阴;下卦为坎为水,为阳。卦象表明,本该容纳于泽中的
水,现在离开泽而向下渗透,以致泽无水而受困,水离开泽流散无归也自困,故卦
名为“困”。“困”,困乏。卦辞:“困,有言不信。”意为,处在困乏境地,难
道不相信这基吗?此计运用此卦理,是说处在两个大国中的小国,面临着受人胁迫
的境地时,我若说援救他,他在困顿中会不相信吗?
古人按语说:假地用兵之举,非巧言可诳,必其势不受—方之胁从,则将受双
方之夹击,如此境况之际,敌必迫之以威,我则诳之以不害,利其幸存之心,速得
全势,彼将不能自阵,故不战而灭之矣。如:晋侯假道于虞以伐虢(《左传·僖公
二年》),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师还,袭虞灭之(《左传·僖公五年》)。
这条按语讲了一种情况,说是处在夹缝中的小国.情况会很微妙。一方想用武
力威逼他,一方却用不侵犯它的利益来诱骗它,乘它心存侥幸之时,立即把力量渗
透进去,控制它的局势,所以,不需要打什么大仗就可以将它消灭。
其实,此计的关键在于“假道”。善于寻找“假道”的借口,善于隐蔽“假道”
的真正意图,突出奇兵,往往可以取胜。
假道伐虢,假道,是借路的意思。语出(左传·僖公二年》:“晋荀息请以屈
产之乘,与垂棘之塑,假道于虞以灭虢。”
处在敌我两大国中间的小国,当受到敌方武力胁迫时,某方常以出兵援助的姿
态,把力量渗透进去。当然,对处在夹缝中的小国,只用甜言蜜语是不会取得它的
信任的,一方往往以“保护”为名.迅速进军,控制其局势,使其丧失自主权。再
乘机突然袭击,就可轻而易举地取得胜利。
春秋时期,晋国想吞并邻近的两个小国:虞和虢,这两个国家之间关系不错。
晋如袭虞,虢会出兵救援;晋若攻虢,虞也会出兵相助。大臣荀息向晋献公献上一
计。他说,要想攻占这两个国家,必须要离间他们,使他们互不支持。虞国的国君
贪得无厌,我们正可以投其所好。他建议晋献公拿出心爱的两件宝物,屈产良马和
垂棘之壁,送给虞公。献公哪里舍得?苟息说:大王放心,只不过让他暂时保管罢
了,等灭了虞国,一切不都又回到你的手中了吗?献公依计而行。虞公得到良马美
璧,高兴得嘴都合不拢。
晋国故意在晋、虢边境制造事端,找到了伐虢的借口。晋国要求虞国借道让晋
国伐虢,虞公得了晋国的好处,只得答应。虞国大臣宫子奇再三劝说虞公,这件事
办不得的。虞虢两国,唇齿相依,虢国一亡,唇亡齿寒,晋国是不会放过虞国的。
虞公却说,交一个弱朋友去得罪一个强有力的朋友,那才是傻瓜哩!
晋大军通过虞国道路,攻打虢国,很快就取得了胜利。班师回国时,把劫夺的
财产分了许多送给虞公。虞公更是大喜过望。晋军大将里克,这时装病,称不能带
兵回国,暂时把部队驻扎在虞国京城附近。虞公毫不怀疑。几天之后,晋献公亲率
大军前去,虞公出城相迎。献公约虞公前去打猎。不一会儿,只见京城中起火。虞
公赶到城外时,京城已被晋军里应外合强占了。就这样,晋国又轻而易举地灭了虞
国。
本书中曾讲到刘璋开门揖盗,让刘备入川,结果自己丢了老命。像刘备这样用
“假道伐虢”之计取胜的战例,古代战争中还有不少。当然,所谓,假道”的方式,
必须根据当时的情况灵活掌握。
东周初期,各诸侯国都乘机扩张势力。楚文王时期,楚国势力日益强大,汉江
以东小国,纷纷向楚国称臣纳贡。当时有个小国叫蔡国,仗着和楚国联姻,认为有
个靠山,就不买楚国的帐,楚文王怀恨在心,一直在寻找灭蔡的时机。
蔡国和另一小国息国关系很好,蔡侯、息侯都是娶的陈国女人,经常往来。但
是,有一次息候的夫人路过蔡国,蔡侯没有以上宾之礼款待,气得息侯夫人回国之
后,大骂蔡侯,息侯对蔡侯有一肚子怨气。
楚文王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认为灭蔡的时机已到。他派人与息侯联系,
息侯想借刀杀人,向楚文王献上一计:让楚国假意罚息,他就向蔡侯求教,蔡侯肯
定会发兵救息。这样,楚、息合兵,蔡国必败。楚文王一听,何乐而不为?他立即
调兵,假意攻息。蔡侯得到息国求援的请求,马上发兵救息。可是兵到息国城下,
息侯竟紧团城门,蔡侯急欲退兵,楚军已借道息国,把蔡侯围困起来,终于俘虏了
蔡侯。
蔡侯被俘之后,痛恨息侯,对楚文王说:息侯的夫人息妫是一个绝代佳人。他
这话是刺激好色的楚文王。楚文王击败蔡国之后,以巡视为名率兵到了息国都城。
息侯亲自迎接,设盛宴为楚王庆功。楚文王在宴会上,趁着酒兴说:“我帮你击败
了蔡国,你怎么不让夫人敬我一杯酒呀?”息侯只得放夫人息妫出来向楚文王敬酒。
楚文王一见息妫,果然天姿国色,马上魂不附体,决定一定要据为己有。第二天,
他举行答谢宴会,早已布置好伏兵,席间将息侯绑架,轻而易举地灭了息国。
息侯害人害已,他主动借道给楚国,让楚国灭蔡,给自己报了私仇,却不料,
楚国竟不丢一兵一卒,顺手将自己消灭。
傲天♂浪子追风
发表于 2007-9-29 17:10:42
第五套 并战计
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
频更其阵, 抽其劲旅, 待其自败,而后乘之①,曳其轮也②。
①句中的几个“其”字,均指盟友、盟军言之。
②曳其轮也:“语出《易经·既济》纷。既济,龄名,本卦为异卦相叠(离下
坎上)。上卦为坎为水,下卦为离为火。水处火上,水势压倒火势,救火之事,大
告成功,故卦名“即济”。既,已经;济,成功。本卦初九?《象》辞:“曳其轮,
义无咎也。”意为,拖住了车轮,车子就不能运行了。此计运用此象理,是说好比
拖住了车轮,车子就不能运行了。己方抽其友方劲旅,如同抽出梁木,房屋就会坍
塌,于是己方就可以控制他了。
古人按语说:阵有纵横,天衡为梁,地轴为柱。梁柱以精兵为之,故观其阵,
则知精兵之所有。共战他敌时,频更其阵,暗中抽换其精兵,或竟代其为梁柱,势
成阵塌,遂兼其兵。并此敌以击他敌之首策也。
这则按语,主要是从军事部署的角度讲的。古代作战,双方要摆开阵式。列阵
都要按东、西、南、北方位部署。阵中有“天横”,首尾相对,是阵的大梁;“地
轴”在阵中央,是阵的支枕。梁和柱的位置都是部署主力部队的地方。因此,观察
敌阵,就能发现敌军的主力的位置。如果与友军联合作战,应设法多次变动友军的
阵容,暗中更换它的主力,派自己的部队去代替它的梁柱,这样一定使它的阵地无
法由它自己控制,这时,立即吞并友军的部队。这是吞并这一股敌人再去攻击另一
股敌人的首要战略。
以上的这段按语,反映了封建社会里,军阀割据,所谓“友军”,不过只是暂
时的联合而已,所以“兼并盟友”是常事。
不过,从军事谋略上去理解本计,重点也可以放在对敌军“频更共阵”上。也
就是多次佯攻,促使敌人变换阵容,然后伺机攻其弱点。这种调动敌人的谋略,也
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偷梁换柱,指用偷换的办法,暗中改换事物的本质和内容.以达蒙混欺骗的目
的。“偷天换日”、“偷龙换凤”、“调包计”,都是同样的意思。在军事上,联
合对敌作战时,反复变动友军阵线,借以调换其兵力,等待友军有机可乘、一败涂
地之时,将其全部控制。此计归于第五套“并战计”中,本意是乘友军作战不利,
借机兼并他的主力为己方所用。此计中包含尔虞我诈、乘机控制别人的权术,所以
也往往用于政治谋略和外交谋略。
秦始皇称帝,自以为江山一统,是子孙万代的家业了。但是,他自以为身体还
不错,一直没有去立太子,指定接班人,宫庭内,存在两个实力强大的政治集团。
一个是长子扶苏、蒙恬集团,—个是幼子胡亥、赵高集团。扶苏恭顺好仁,为人正
派,在全国有很高的声誉。泰始皇本意欲立扶苏为太子,为了锻炼他,派他到著名
将领蒙恬驻守的北线为监军。幼子胡亥,早被娇宠坏了,在宦官赵高教唆下,只知
吃喝玩乐。
公元前210年, 秦始皇第五次南巡,到达平原津(今山东平原县附近),突然
一病不起。此时,秦始皇也知道自己的大限将至.于是,连忙召丞相李斯,要李斯
传达秘诏,立扶苏为太子。当时掌管玉玺和起草诏书的是宦官头儿赵高。赵高早有
野心,看准了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故意扣压秘诏,等待时机。
几天后,秦始皇在沙丘平召(今河北广宗县境)驾崩。李斯怕太子回来之前,
政局动荡,所以秘不发丧。赵高特此去找李斯,告诉他,皇上赐给扶苏的信,还扣
在我这里。现在,立谁为太子,
我和你就可以决定。狡猾的赵高又对李斯讲明利害,说,如果扶苏做了皇帝,
一定会重用蒙恬,到那个时候,宰相的位置你能坐得稳吗?一席话,说得李斯果然
心动,二人合谋,制造假诏书,赐死扶苏,杀了蒙恬。
赵高未用一兵一卒,只用偷梁换柱的手段,就把昏庸无能的胡亥扶为秦二世,
为自己今后的专权打下基础,也为秦朝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吕后杀韩信,历史众说纷纭。历史上的是非功过,不是一下子说得清楚的。这
里并不想作什么评价,仅用此例,再次说明“偷梁换柱”的计谋,在历史上也往往
发挥政治权术作用。
楚汉相争,以刘邦大胜,建立汉朝为结局。这时,各异姓王拥兵自重,是对刘
氏天下潜在的威胁。翦灭异姓诸王,是刘邦日夜考虑的大事。异姓诸王中,韩信势
力最大。刘邦借口韩信袒护一叛将为由,把他由楚王贬为淮阴侯,调到京城居住,
实际上有点“软禁”的味道。韩信功高盖世,忠于刘邦。当年楚汉相争,战斗激烈
之时,谋士蒯彻曾建议韩信与刘邦分手,使天下三分。韩信拒绝了蒯彻的建议,辅
佐刘邦夺得天下。而今却落得这样的下场,心中怨恨至极。
公元前200年, 刘邦派陈烯为代相,统率边兵,对付匈奴。韩信私下里会见陈
烯,以自己的遭遇为例,警告陈烯,你虽然拥有重兵,但并不安全,刘邦不会一直
信任你,不如乘此机会,带兵反汉,我在京城里接应你。两个人秘密地商量好,决
定伺机起事。
公元前197年, 陈烯在代郡反汉,自立为代王。刘邦领兵亲自声讨陈烯。韩信
与陈烯约定,起事后他在京城诈称奉刘邦密诏,袭击吕后及太子,两面夹击刘邦。
可是,韩信的计谋被吕后得知。吕后与丞相陈平设下一计,对付韩信。
吕后派人在京城散布:陈烯已死,皇上得胜,即将凯旋。韩信听到这个消息,
又没有见到陈烯派人来联系,心中甚为恐慌。一日.丞相陈平亲自到韩信家中,谎
称陈烯已死,叛乱已定,皇上已班师回朝,文武百官都要入朝庆贺,请韩信立即进
宫。韩信本来心虚,只得与陈平同车进宫。结果被吕后逮捕,囚系在长乐宫之钟室。
半夜时分,韩信被杀。后世称“未央官斩韩信”。盖世英名的韩信至死也不知道,
陈烯已死的消息,完全是谎言。陈烯叛乱,是在韩信死了两年之后才平定的。
傲天♂浪子追风
发表于 2007-9-29 17:11:06
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
大凌小者,警以诱之①。刚中而应,行险而顺②
①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强大者要控制弱下者,要用警戒的办法去诱导他。
②刚中而应,行险而顺:语出《易经·师》卦。师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坎
下坤上)。本卦下卦为坎为水,上卦为坤为地,水流地下,随势而行。这正如军旅
之象,故名为“师”。本卦《彖》辟说:“刚中而应,行险而顺,以此毒天下,而
民从之。”“刚中而应”是说九二以阳爻居于下坎的中信,叫“刚中”,又上应上
坤的六五,此为此应。下卦为坎,坎表示险,上卦为坤,坤表示顺,故又有“行险
而顺”之象。以此卦象的道理督治天下,百姓就会服从。这是吉祥之象。“毒”,
督音,治的意思。
此计运用此象理,是说治军,有时采取适当的强刚手段便会得到应和,行险则
遇顺。
古人按语说:率数未服者以对敌,若策之不行,而利诱之,又反启其疑,于是
故为自误,责他人之失,以暗警之。警之者,反诱之也:此盖以刚险驱之也。或曰:
此遣将之法也。
统率不服从自己的部队去打仗,如果你调动不了他们,这时你想用金钱去利诱
他们,反而会引起他们的怀疑。正确的方法是:你可以故意制造些错误,然后责备
别人的过失,借此暗中警告那些不服自己指挥的人。这种警戒,是从反面去诱导他
们:迄就是用强硬而险诈的方法去迫使士兵服从。或者说,这就是调遣部将的方法。
对待部下将士,必须恩威并重,刚柔相济。军纪不严,乌合之众,哪能取胜?
如果只是一味地严厉,甚至近于残酷,也难做到让将士们心服。所以关心将士,体
贴将士,使将士们心中感激敬佩,这才算得上是称职的指挥官。《孙子兵法》中对
此早有名训:“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这就是强调治军要严。“视卒
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这就是强调要关心将士,使他们愿意与将帅一同战死。
指桑骂槐,此计的比喻意义应从两方面广为理解。一是要运用各种政治和外交
谋略,“指桑”而“骂槐”,施加压力配合军事行动。对于弱小的对手,可以用警
告和利诱的方法,不战而胜。对于比较强大的对手也可以旁敲侧击威慑他。春秋时
期,齐相管仲为了降服鲁国和宋国,就是运用此计。他先攻下弱小的遂国,鲁国畏
惧,立即谢罪求和,宋见齐鲁联盟,也只得认输求和。管仲“敲山震虎”,不用大
的损失就使鲁、宋两国臣服。
另外,作为部队的指挥官,必须做到令行禁止,法令严明。否则,指挥不灵,
令出不行,士兵一盘散沙,怎能打仗!所以,历代名将都特别注意军记严明。管理
部队,刚柔相济,关心和爱护士兵,假决不能有令不从,有禁不止。所以,有时采
用“杀鸡儆猴”的方法,抓住个别坏典型,从严处理,就可以震慑全军将士。春秋
时期,齐景公任命田禳苴为将,带兵攻打晋、燕联军,又派宠臣庄贾作监军。禳苴
与庄贾约定,第二天中午在营门集合。第二天,禳苴早早到了营中,命令装好作为
计时器的标杆和滴漏盘。约定时间一到,禳苴就到军营宣布军令,整顿部队。可是
庄贾迟迟不到,禳苴几次派人催促,直到黄昏时分,庄贾才带着醉容到达营门。禳
苴问他为何不按时到军营来,庄贾无所谓,只说什么亲威朋友都来为我设宴饯行,
我总得应酬应酬吧?所以来得迟了。禳苴非常气愤,斥责他身为国家大臣,有监军
重任,却只恋自已的小家,不以国家大事为重。庄贾以为这是区区小事,仗着自己
是国王的宠臣亲信,对禳苴的话不以为然。禳苴当着全军将士,命令叫来军法官,
问:“无故误了时间,按照军法应当如何处理?”军法官答道:“该斩!”禳苴即
命拿下庄贾。庄贾吓得浑身发抖,他的随从连忙飞马进宫,向齐景公报告情况,请
求景公派人救命。在景公派的使者没有赶到之前,禳苴即令将庄贾斩首示众。全军
将士,看到主将杀违犯军令的大臣,个个吓得发抖,谁还再敢不遵将令。这时,警
公派来的使臣飞马闯入军营, 拿景公的命令叫禳苴放了庄贾。 禳苴沉着地应道: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他见来人骄狂,便又叫来军法官,问道:“乱在军营
跑马,按军法应当如何处理?”军法官答道:“该斩。’来使吓得面如土色。禳苴
不慌不忙地说道:“君王派来的使者,可以不杀。”于是下令杀了他的随从和三驾
车的左马,砍断马车左边的木柱。然后让使者回去报告。禳苴军纪严明,军队战斗
力旺盛,果然打了不少胜仗。
春秋时期,吴王阖庐看了大军事家孙武的著作《孙子兵法》,非常佩服,立即
召见孙武。吴王说:“你的兵法,真是精妙绝伦。你能不能当面给我演示一下,让
我开开眼界呢?”孙武说:“这个不难。您可以随便找些人来,我马上操练给您看
看。”吴王一听,好生好奇。随便找些人来就可操练?吴王存心为难—下孙武,说
道: “我的后宫里美女多得很, 先生能不能让她们来操练操练?”孙武一笑说:
“行呀!任何人都可以操练。”
于是, 吴王从后宫叫来180名美女。众美女一到校军场上,只见旌旗招展,战
鼓排列, 煞是好看。她们嘻嘻哈哈,东瞅西瞧,漫不经心。孙武下令180名美女编
成两队,并命令吴王的两个爱姬作为队长。两个爱姬哪里作过带兵的官儿,只是觉
得好笑好玩。好不容易,才把稀稀拉拉、叫叫嚷嚷的美女们排成两列。
孙武十分耐心地、认真细致地对这些美女们讲解操练要领。交待完毕,命令在
校军场上摆下刑具。然后威严地说:“练兵可不是儿戏!你们一定要听从命令,不
得马马虎虎,嘻笑打闹,如果谁违犯军令,一律按军法处理!”
美女们以为大家是来做做游戏的,不想碰见这么个一脸正经的人!这时,孙武
命令擂起战鼓,开始操练。孙武发令:“全体向右转!”美女们一个也没有动,反
而轰然大笑。孙武并不生气,说道:“将军没有把动作要领交待清楚,这是我的错!”
于是他又一次详细讲述了动作要领,并问道:“大家听明白了没有?”众美女齐声
回答:“听明白了!”
鼓声再起,孙武发令:“全体向左转:”美女们还是一个未动,笑得比上次更
加厉害了。吴王见此情景,也觉得有趣,心想:你孙武再大的本领,也无法让这些
美女们听你的调动。
孙武沉下脸来,说道:“动作要领没有交待清楚,是将军的过错,交待清楚了,
而士兵不服从命令,就是士兵的过错了。按军法,违犯军令者斩,队长带队不力,
应先受罚。来人,将两个队长推出斩首!”吴王一听,慌了手脚,急忙派人对孙武
说:“将军确实善于用兵,军令严明,吴王十分佩服。这次,请放过寡人的两个爱
姬。”孙武回答道:“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吴王既然要我演习兵阵,我一定要
按军法规定操练。”于是,将两名爱姬斩首示众,吓得众美女魂飞魄散。孙武命令
继续操练。他命令排头两名美女继任队长。全场鸡雀无声。
鼓声第三次响起, 众美女精神集中,处处按规定动作 ,一丝不苟,顺利地完
成了操练任务。
吴王见孙武斩了自己的爱姬,心中不悦,但仍然佩服孙膑治兵的才能。后来以
孙武为将,终使吴国挤进强国之列。
傲天♂浪子追风
发表于 2007-9-29 17:11:25
第二十七计假痴不颠
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①。静不露机,云雪屯也②。
①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宁可假装着无知而不行动,不可以假装
假知而去轻举妄动。
②静不露机,云雷屯也:语出《易经·屯》卦。屯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震
下坎上),震为雷,坎为雨,此卦象为雷雨并作,环境险恶,为事困难。“屯,难
也”。《屯卦》的《彖》辞又说“云雷,屯。”坎为雨,又为云,震为雷。这是说,
云行于上,雷动于下,云在上有压抑雷之象征,这是屯卦之卦象。
此计运用此象理,是说在军事上,有时为了以退求进,必得假痴不癫,老成持
重,以达后发制人。这就如同云势压住雷动,且不露机巧一样,最后一旦爆发攻击,
便出奇不意而获胜。
古人按语说:假作不知而实知,假作不为而实不可为,或将有所为:司马懿之
假病昏以珠曹爽,受巾帼假请命以老蜀兵,所以成功;姜维九伐中原,明知不可为
而妄为之,则似痴矣,所以破灭。兵书曰:“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
当其机变未发时,静屯似痴;若假癫,则不但露机,则乱动而群疑:故假痴者胜,
假癫者败。或日:假痴可以对敌,并可以用兵。宋代,南俗尚鬼。狄青征脓智高时,
大兵始出桂林之南,因佯祝曰:“胜负无以为据。”乃取百钱自持,与神约,果大
捷,则投此钱尽钱面也。左右谏止,倘不如意,恐沮军,青不听。万众方耸视,已
而挥手一掷,百钱旨面。于是举兵欢呼,声照林野,青亦大喜;顾左右.取百钉来,
即随钱疏密,布地而贴钉之,加以青纱笼,手自封焉。曰:“俟凯旋,当酬神取钱。”
其后平邕州还师如言取钱,幕府士大夫共祝视,乃两面钱也(《战略考·宋》)
假痴不癫,重点在—个“假”字。这里的“假”,意思是伪装。装聋作哑,痴
痴呆呆,而内心里却特别清醒。此计作为政治谋略和军事谋略,都算高招。
用于政治谋略,就是韬晦之术,在形势不利于自己的时候,表面上装疯卖傻,
给人以碌碌无为的印象,隐藏自己的才能,掩盖内心的政治抱负,以免引起政敌的
警觉,专一等待时机,实现自己的抱负。三国时期,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这
段故事,就是个典型的例证。刘备早已有夺取天下的抱负,只是当时力量太弱,根
本无法与曹操抗衡,而且还处在曹操控制之下。刘备装作每日只是饮酒种菜,不问
世事。一日曹操请他喝酒,席上曹操问刘备谁是天下英雄,刘备列了几个名字,都
被曹操否定了。忽然,曹操说道:“天下的英雄,只有我和你两个人!”一句话说
得刘备惊慌失措,深怕曹操了解自己的政治抱负,吓得手中的筷子掉在地下。幸好
此时一阵炸雷,刘备急忙遮掩,说自己被雷声吓掉了筷子。曹操见状,大笑不止,
认为刘备连打雷都害怕,成不了大事,对刘备放松了警觉。后来刘备摆脱了曹操的
控制,终于在中国历史上干出了一番事业。
此计用在军事上,指的是,虽然自己具有相当强大的实力,但故意不露锋芒,
显得软弱可欺,用以麻痹敌人,骄纵敌人,然后伺机给敌人以措手不及的打击。
秦朝末年,匈奴内部政权变动,人心不稳。邻近一个强大的民族东胡,借机向
匈奴勒索。东胡存心挑衅,要匈奴献上国宝千里马。匈奴的将领们都说东胡欺人太
甚,国宝决不能轻易送绘了们。匈奴单于冒顿却决定:“给他们吧!不能因为一匹
马与邻国失和嘛。”匈奴的将领们都不服气,冒顿却若无其事。东胡见匈奴软弱可
欺, 竟然向冒顿要一名妻妾。 众将见东胡得寸进尺,个个义愤填膺,冒顿却说:
“给他们吧,不能因为舍不得一个女子与邻国失和嘛!”东胡不费吹灰之力,连连
得手,料定匈奴软弱,不堪一击,根本不把匈奴放在眼里。这正是冒顿单于求之不
得的。不久之后,东胡看中了与甸奴交界处的一片茫茫荒原,这荒原属于匈奴的领
土。东胡派使臣去匈奴,要匈奴以此地相赠。匈奴众将认为冒顿一再忍让,这荒原
又是杳无人烟之地.恐怕只得答应割让了。谁知冒顿此次突然说道:“千里荒原,
杳无人烟,但也是我匈奴的国土,怎可随便让人?”于是,下令集合部队,进攻东
胡。匈奴将士受够了东胡的气,这一下,人人奋勇争先,锐不可挡。东胡做梦也没
想到那个痴愚的冒顿会突然发兵攻打自已,所以毫无准备。仓促应战,哪里是匈奴
的对手。战争的结局是东胡被灭,东胡王被杀于乱军之中。
三国时期,魏国的魏明帝去世,继位的曹芳年仅八岁,朝政由太尉司马懿和大
将军曹爽共同执掌,曹爽是宗亲贵胄,飞扬拔扈,怎能让异姓的司马氏分享权力。
他用明升暗降的手段剥夺了司马懿的兵权。
司马懿立过赫赫战功,如今却大权旁落,心中十分怨恨,但他看到曹爽现在势
力强大,一时恐怕斗他不过。于是,司马懿称病不再上朝,曹爽当然十分高兴。他
心里也明白,司马懿是他当权的唯一潜在对手。一次,他派亲信李胜去司马家探听
虚实.
其实.司马懿看破曹爽的心事,早有准备,李胜被引到司马懿的卧室,只见司
马懿病容满面,头发散乱,躺在床上,由两名侍女服侍。李胜说:“好久没来拜望,
不知您病得这么严重。现在我被命为荆州刺史,特来向您辞行。”司马懿假装听错
了,说道:“并州是近境要地,一定要抓好防务。”李胜忙说:“是荆州,不是并
州:”司马懿还是装作听不明白。这时,两个侍女给他喂药,他吞得很艰难,汤水
还从口中流出。他装作有气无力地说:“我已命在旦夕,我死之后,请你转告大将
军,一定要多多照顾我的孩子们。”
李胜回去向曹爽作了汇报,曹爽喜不自胜,说道:“只要这老头一死,我就没
有什么好担心的了。”
过了不久,公元249年2月15日,天子曹芳要去济阳城北扫墓,祭祀祖先。曹爽
带着他的三个兄弟和亲信等护驾出行。
司马懿听到这个消息,认为时机已到。马上调集家将,召集过去的老部下,迅
速占据了曹氏兵营,然后进宫威逼太后,历数曹爽罪过,要求废黜这个奸贼。太后
无奈,只得同意。司马懿又派人占据了武库。
等到曹爽闻讯回城,大势已去。司马懿以篡逆的罪名,诛杀曹爽一家,终于独
揽大权,曹魏政权实际上已是有名无实。
傲天♂浪子追风
发表于 2007-9-29 17:11:44
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
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①。遇毒,位不当也②。
①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假,借。句意:借给敌人一些
方便(即我故意暴露出一些破绽),以诱导敌人深入我方,乘机切断他的后援和前
应,最终陷他于死地。
②遇毒, 位不当也: 语出《易经·噬嗑》卦。噬嗑,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
(震下离上)。上卦为离为火,下卦为震为雷,是既打雷,又闪电,威严得很。又
离为阴卦,震为阳卦,是阴阳相济,刚柔相交,以喻人要恩威并用,严明结合,故
封名为“噬嗑”,意为咀嚼。本卦六三.《象》辞:“遇毒,位不当也。”本是说,
抢腊肉中了毒(古人认为腊肉不新鲜,含有毒素,吃了可能中毒),因为六三阴兑
爻于阳位,是位不当。
此计运用此理,是说敌入受我之唆,犹如贪食抢吃,只怪自己见利而受骗,才
陷于了死地。
古人按语说:唆者,利使之也。利使之而不先为之便,或犹且不行。故抽梯之
局, 须先置梯, 或示之梯。如:慕容垂、姚苌诸人怂秦苻坚侵晋,以乘机自起(
《晋书》——四《苻坚》)。
什么是唆?就是用利去引诱敌人。如果敌人不肯轻易上钩,怎么办呢?本来,
你不给敌人先开个方便之门,它怎么会进你预先设下的口袋呢?开方便之门,就是
事先给敌人安放一个梯子。既不能使它猜疑,也要能让敌人清楚的看到梯子。只要
敌人爬上了梯子,就不怕它不进己方事先设置的圈套。苻坚就是中了慕容垂、姚苌
的上屋抽梯之计,轻易去攻打晋国,大败于淝水。慕容垂、姚苌的势力就迅速扩张
起来了。
上屋抽梯,有一个典故。后汉末年,刘表偏爱少子刘琦,不喜欢长子刘琮。刘
琮的后母害怕刘琦得势,影响到儿子刘琮的地位,非常嫉恨他。刘琦感到自己处在
十分危险的环境中,多次请教诸葛亮,但诸葛亮一直不肯为他出主意。有一天,刘
琦约诸葛亮到一座高楼上饮酒,等二人正坐下饮酒之时,刘琦暗中派人拆走了楼梯。
刘琦说:“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出君之口,入琦之耳:可以赐教矣”诸葛亮
见状,无可奈何,便给讲一个故事。春秋时期,晋献公的妃子骊姬想谋害晋献公的
两个儿子:申生和重耳。重耳知道骊姬居心险恶,只得逃亡国外。申生为人厚道,
要尽孝心,侍奉父王。一日,申生派人给父王送去一些好吃的东西,骊姬乘机用有
毒的食品将太子送来的食品更换了。晋献公哪里知道,准备去吃,骊姬故意说道,
这膳食从外面送来,最好让人先尝尝看。于是命左右侍从尝一尝,刚刚尝了一点,
侍从倒地而死。晋献公大怒,大骂申生不孝,阴谋杀父夺位,决定要杀申生。申生
闻讯,也不作申辩,自刎身亡。诸葛亮对刘琦说:“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
刘琦马上领会了诸葛亮的意图,立即上表请求派往江夏(令湖北武昌西),避开了
后母,终于免遭陷害。
刘琦引诱诸葛亮“上屋”,是为了求他指点,“抽梯”,是断其后路,也就是
打消诸葛亮的顾虑。
此计用在军事上,是指利用小利引诱敌人,然后截断敌人援兵,以便将敌围歼
的谋略。这种诱敌之计,自有其高明之处。敌人一般不是那么容易上当的,所以,
你应该先给它安放好“梯子”,也就是故意给以方便。等敌人“上楼”,也就是进
入已布好的“口袋”之后即可拆掉“梯子”,围歼敌人。
安放梯子,有很大学问,对性贪之敌,则以利诱之;对情骄之敌,则以示我方
之弱以惑之;对莽撞无谋之敌,则设下埋仗以使其中计。总之,要根据情况,巧妙
地安放梯子,致敌中计。
《孙子兵法》中最早出现“去梯”之说。《孙子.九地篇》:“帅兴之期,如
登高而去其梯。”这句话的意思是把自己的队伍置于有进无退之地,破釜沉舟,迫
使士兵同敌人决一死战。
如果将上面两层意思结合起来运用,真是相当厉害的谋略。
秦朝灭亡之后,各路诸侯逐鹿中原。到后来,只有项羽和刘邦的势力最为强大。
其他诸侯,有的被消灭,有的急忙寻找靠山。赵王歇在钜鹿之战中,看到了项羽是
个了不得的英雄,所以,心中十分佩服,在楚汉相争时期,当然投靠了项羽。
刘邦为了削弱项王的力量,命令韩信、张耳率两万精兵攻打赵王歇的势力。赵
王歇听到消息之后,呵呵一笑,心想,自己有项羽作靠山,又控制有二十万人马,
何惧韩信、张耳。
赵王歇亲自率领二十万大军驻守井陉,准备迎敌。韩信、张耳的部队也向井陉
进发,他们在离井陉三十里外安营扎寨,两军对峙,一场大战即将开始。韩信分析
了两边的兵力,敌军人数比自己的多上十倍,硬拼攻城,恐怕不是对方的敌手,如
果久拖不决,我军经不起消耗,经过反复思考,他定下了一条妙计。他召集将军们
在营中部署。命一将领率两千精兵到山谷树林隐蔽之处埋伏起来,等到我军与赵军
开战后,我军佯败逃跑,赵军肯定倾巢出动,追击我军。这时,你们迅速杀入敌营,
插上我军的军旗。他又命令张耳率军一万,在绵延河东岸,摆下背水一战的阵式。
自己亲率八千人马正面佯攻。
第二天天刚亮,只听见韩信营中的战鼓隆隆,韩信亲率大军向井陉杀来:赵军
主帅陈余,早有准备,立即下令出击。两军杀得个昏天黑地。韩信早已部署好了,
此时一声令下,部队立即佯装败退,并且故意遗留下大量的武器及军用物资。陈余
见韩信败,大笑道:“区区韩信,怎是我的对手1”他下令追击,—定要全歼韩信
的部队。韩信带着败退的队伍撤到绵延河边,与张耳的部队合为一股。韩信对士兵
们进行动员,前边是滔滔河水,后面是几十万追击的敌军,我们已经没有退路,只
能背水一战,击溃追兵。”士兵们知道已无退路,个个奋勇争先,要与赵军拼个你
死我活。韩信、张耳突然率部杀了回来,陈余完全没有料到,他的部队认为以多胜
少,胜利在握,斗志已不很旺盛,加上韩信故意在路上遗留了大量军用物资,士兵
们你争我夺,一片混乱。锐不可挡的汉军奋勇冲进敌阵,只杀得赵军丢盔弃甲,一
派狼籍。正是“兵败如山例”,陈余下令马上收兵回营,准备修整之后,再与汉军
作战。当他们退到自己大营前面时,只见大营那边飞过无数箭来,射向赵军。陈余
在慌乱中,才注意到营中已插遍汉军军旗。赵军惊魂未定,营中汉军已经冲杀出,
与韩信、张耳从两边夹击赵军。张耳—刀将陈余斩干马下,赵王歇也被汉军生擒,
赵军二十万人马全军覆没。
傲天♂浪子追风
发表于 2007-9-29 17:12:19
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
借局布势,力小势大①。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也。②
①借局布势,力小势大:句意为借助某种局面(或手段)布成有利的阵势,兵
力弱小但可使阵势显出强大的样子。
②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语出《易经·渐》卦。渐,卦名,本卦为异卦相
叠(艮下巽上),上卦为巽为木,下卦为艮为山。卦象为木植长于山上,不断生长,
也喻人培养自己的德性,进而影响他人,渐,即渐进。本卦上九说“鸿渐于陆,其
羽可为仪,吉利。”是说鸿雁走到山头,它的羽毛可用来编织舞具这是吉利之兆。
此计运用此理,是说弱小的部队通过凭借某种因素,改变外部形态之后,自已
阵容显得充实强大了,就象鸿雁长了羽毛丰满的翅膀一样。
古人按语说:此树本无花,而树则可以有花,剪彩贴之,不细察者不易发,使
花与树交相辉映,而成玲珑全局也。此盖布精兵于友军之阵,完其势以威敌也。
用假花冒充真花,取得乱真的效果,前边已作过分析。因为战场上情况复杂,
瞬息万变,指挥官很容易被假象所惑。所以,善于布置假情况,巧布迷魂阵,虚张
声势,可以慑服甚至击败敌人。
此按语的最后—句,是将此计解释为:把自己的军队布置在盟军阵地上,以造
成强大声势慑服敌人。不过,古今战争史上,还没有发现这方面的出色例子。
树上开花,是指树上本来没有开花,但可以用彩色的绸子剪成花朵粘在树上,
做得和真花一祥,不仔细去看,真假难辩。此计用在军事上,指的是:自已的力量
比较小,却可以借友军势力或借某种因素制造假象,使自己的阵营显得强大,也就
是说,在战争中要善于借助各种因素来为自己壮大声势。无人不知张飞是一员猛将,
而他却是一个有勇有谋的大将。刘备起兵之初,与曹操交战,多次失利。刘表死后,
刘备在荆州,势孤力弱。这时, 曹操领兵南下,直达宛城,刘备荒忙率荆州军民退
守江陵。由于老百姓跟着撤退的人太多,所以撤退的速度非常慢。曹兵追到当阳,
与刘备的部队打了一仗,刘备败退,他的妻子和儿子都在乱军中被冲散了。刘备只
得狼狈败退,令张飞断后,阻截追兵。张飞只有二三十个骑兵,怎敌得过曹操的大
队人马?那张飞临危不惧,临阵不慌,顿时心生一计。他命令所率的二二十名骑兵
都到树林子里去,砍下树枝,绑在马后,然后骑马在林中飞跑打转。张飞一人骑着
黑马,横着丈二长矛,威风凛凛站在长板坡的桥上。追兵赶到,见张飞独自骑马横
矛站在桥中,好生奇怪,又看见桥东树林里尘土飞扬。追击的曹兵马上停止前进,
以为树林之中定有伏兵。张飞只带二三十名骑兵,阻止住了追击的曹兵,让刘备和
荆州军民顺利撤退,靠的就是这“树上开花”计。
战国中期,著名军事家乐毅率领燕国大军攻打齐国,连下七十余城,齐国只剩
下褛莒和即墨这两座城了。乐毅乘胜追击,围困莒和即墨。齐国拼死抵抗,燕军久
攻不下。
这时,有人在燕王而前说:“乐毅我不是燕国人,当然不会真心为了燕国,不
然,两座城怎么会久攻不下呢7恐怕他是想自己当齐王吧,”燕昭王倒不怀疑。可
是燕昭王去世,继位的惠王马上用自己的亲信名叫骑劫的大臣去取代乐毅。乐毅知
道与己不利,只得逃回赵国老家。
齐国守将是非常有名的军事家田单,他深知骑劫根本不是将才,虽然燕军强大,
只要计谋得当,一定可以击败。
田单首先利用两国的士兵都具有迷信心理,他要求齐国军民每天饭前要拿食物
到门前空地上祭祀祖先。这样,成群的乌鸦、麻雀结伙地赶来争食。域外燕军一看,
觉得奇怪:原来听说齐国有神师相助,现在真的连飞鸟每天都定时朝拜。弄得人心
惶惶,非食害怕。
田单的第二手,是让骑劫本人上当。田单派人放风,说乐毅过于仁慈,谁也不
怕他。如果燕军割下齐军俘虏的鼻于,齐人肯定会吓破胆。骑劫觉得有道理,果然
下令歌下俘虏的鼻子,挖了城外齐人的坟墓,这样残暴的行为激起了齐国军民的义
愤。
田单的第三手,是派人送信,大夸骑劫治军的才能,表示原意投降。一边还派
人装成富户,带着财宝偷偷出城投降燕军。骑劫确信齐国已无作战能力了,只等田
单开城投降吧!
田单最绝的一招是:齐军人数太少,即使进攻,也难取胜。于是他把城中的一
千多头牛集中起来,在牛角上绑上尖刀,牛身上披上画有五颜六色、稀奇古怪图案
的红色衣服,牛尾巴上绑一大把浸了油的麻苇。另外,选了五千名精壮士兵,穿上
五色花衣,脸上绘上五颜六色,手持兵器,命他们跟在牛的后面。
这天夜晚,田单命令把牛从新挖的城塘洞中放出,点燃麻苇,牛又惊又燥,直
冲燕国军营。燕军根本没有防备,再说,这火牛阵势,谁也没有见过,—个个吓得
魂飞天外,哪里能够还手。齐军五干勇士接着冲杀进来,燕军死伤无数。骑劫也在
乱军中被杀,燕军一败涂地。齐军乘胜追击,收复七十余城,使齐国转危为安。
田单可以算是善于运用各种因素壮大自已声势的典范。